次央:節(jié)儉的管家
次央老人有一個習慣,喜歡和孩子們算賬,每隔幾天就會讓兒媳婦向她報告家里的錢糧情況,對糧食尤為關注。
據(jù)次央老人回憶,舊西藏時,次央很小就做了傭人。當時,父親和母親面無表情地看著她被人拉走而無能為力,這一幕讓次央記了一輩子。
次央家屬于當?shù)氐囊粋€小部落。在次央走進頭人的那頂大帳篷當傭人時,部落還有20多戶牧民。后來沒幾年,部落和相鄰的另一部落為一處水草豐美的草場起了沖突,次央所屬的部落戰(zhàn)敗,還輸?shù)袅瞬柯湓械牟輬?,被趕了出來。頭人只好帶著剩下的十幾戶牧民來到加隆安頓下來。
加隆草原靠近藏北無人區(qū),海拔很高,風沙也大,牧草長勢不好。雖說地方不小,可愿意到此放牧的牧民很少。
次央老人回憶說,部落頭人并不甘心,還想東山再起,于是他不斷擴大畜群,用來賣錢買武器。部落頭人還將他身邊的傭人全都打發(fā)到草場上放牧,并為之配對組成新的牧戶,次央和丈夫就是在那時被拉到了一起的。
丈夫雖說是頭人的仆人,但他的父母也在部落為其放牧,次央嫁過去后便和他的家人一起生活。那時家里的帳篷都是頭人的,糧食也由頭人統(tǒng)一分配,給多給少全看頭人的心情。所以次央的婆婆對家里留存的糧食特別留心,時時不忘檢查。
次央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她忘了婆婆向其交待的看糧食儲存之事,而頭人又不知因何事而生氣,連續(xù)幾天沒派人到草場送糧,害得全家人狠狠地餓了幾天。次央老人回憶說,餓肚子滋味真的不好過,且越餓越冷,不管燒多少的羊糞都不管用。為此,次央被婆婆念叨了一輩子。
從此,次央老人就養(yǎng)成了這個習慣,并堅持了一輩子。現(xiàn)在生活好了,老人再也不用挨餓受凍了,但這個習慣卻一直堅持著,她說,現(xiàn)在政策好,生活也越來越幸福,但還是要節(jié)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古詩詞里的端午節(jié)
吃粽子,有吃的詩,玩龍舟,有競渡詩,插艾葉,掛菖蒲,喝菖蒲酒,也有詩在陪伴著,雖然這些習俗都是辟邪、消災、防病之舉,但詩歌仍會見縫插針穿越其間。[詳細] -
藏紙上的國畫:漢藏傳統(tǒng)文化的完美交融
美輪美奐的書法和國畫作品蘊含著中華千年歷史文化積淀,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使用天然礦物質(zhì)原材料和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精湛制作工藝創(chuàng)作的獨具魅力的藏文書法和唐卡作品,也是中華民族獨具魅力的文化藝術瑰寶。[詳細] -
不懂藏文也能看懂“東方的荷馬史詩”《格薩爾》啦
隨著《格薩爾》藏譯漢項目的推進,即使不懂藏文,你也能看懂這部“東方的荷馬史詩”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