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歷史城區(qū)︰中西文化交流的結(jié)晶
澳門作家穆欣欣在鄭家大屋朗讀作品 饒翔攝
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曾說:“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上,文化交流有過幾次高潮,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西方文化的傳入。這一次傳入的起點,是明末清初;從地域上來說,就是澳門。”季先生的話,給了我們認識澳門歷史與文化價值一個最恰當?shù)那腥朦c:澳門是中國認識西方文化的橋梁與門戶。于2005年被列為中國第31個世界遺產(chǎn)的“澳門歷史城區(qū)”,是澳門文化遺產(chǎn)的精華所在,是使澳門這個蕞爾之地具有世界性歷史、文化價值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認識澳門之所以為橋梁與門戶的關鍵。
澳門歷史城區(qū)范圍基本上以葡萄牙殖民時期的“天主圣名之城”為界。它位于澳門半島中部至西南部一段狹長的地形內(nèi),也就是媽閣山、西望洋山與大炮臺山之間的范圍;還有位于東部的東望洋山上的東望洋炮臺,以及位于西面白鴿巢公園前地側(cè)的基督教墳場。這一片不足20公頃的區(qū)域,是昔日以葡萄牙人為主的外國人居住的舊城區(qū),覆蓋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這幾個前地由一條叫“龍嵩街”的主干道貫通起來)、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七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圣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墻遺址、大炮臺、圣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超過二十處的歷史建筑。也就是說,澳門歷史城區(qū)以主要街道和公眾空間,把澳門的重要歷史建筑物連成一片,呈現(xiàn)著海港城市和傳統(tǒng)中葡聚居地的一切典型特色,包括中西文化融匯交流的特點。
澳門歷史城區(qū)的價值首先體現(xiàn)在它有著中國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也保存著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歐洲人聚居地和亞洲早期貿(mào)易港的完整面貌;并有大量獨具特色的民間建筑,植根在中國和歐洲、亞洲的文化土壤上,表現(xiàn)出東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深刻影響??傊?,澳門歷史城區(qū)展現(xiàn)了中國和東西方不同國家在空間結(jié)構概念、建筑風格、美學觀念、工匠手藝和技術的交融。
其次,由于當時葡萄牙擁有天主教在遠東地區(qū)傳教的所謂“保教權”,大部分到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qū)的傳教士都必須經(jīng)葡國首都里斯本至澳門再轉(zhuǎn)到目的地;再加上1575年,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頒布詔令成立澳門教區(qū),因此,從16世紀中葉以后,澳門一直是天主教傳教士在中國以至遠東地區(qū)傳教的基地,涉及耶穌會、圣奧斯定會、圣多明我會、圣方濟各會、遣使會等不同天主教修會。所以,今天的澳門歷史城區(qū)內(nèi),圣奧斯定教堂、玫瑰堂均有過去天主教修會會院的遺址;而由大三巴牌坊和大炮臺共同構成的圣保祿學院遺址,以及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圣若瑟修道院,記錄了天主教耶穌會在中國的傳教事業(yè)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事跡。同時,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圣堂、圣奧斯定教堂、玫瑰堂以及圣安多尼教堂組成中國最古老并且至今仍然運作的天主教教堂群,有超過三百年的歷史。
至于19世紀初傳入中國的基督新教,其第一位來華傳教士、英國人馬禮遜牧師除了以澳門為傳教基地外,其遺體亦葬在澳門的基督教墳場內(nèi);而歷史城區(qū)內(nèi)以在澳門受洗的中國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命名的中學,亦見證了澳門與基督新教一段深厚的淵源。
再次,從澳門歷史城區(qū)的空間分布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集合多種不同思想信仰、生活習慣的居民生活空間。供奉中國海神的媽閣廟與葡萄牙人航海主保的圣老楞佐教堂相隔咫尺;葡萄牙人生活區(qū)的亞婆井前地旁坐落著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大宅;圣若瑟修院則是專為培養(yǎng)中國修士而設的神學院;崗頂前地上有葡人“大會堂”的崗頂劇院,也有中國富紳何東的舊居;至于議事亭前地,除了至今還是澳門市民歡慶集會的中心廣場外,其周圍既有中國商人聚會交流的三街會館(關帝廟),也有葡人的慈善機構仁慈堂;與美麗的玫瑰堂相鄰的是澳門華人最早的市集營地街市;不遠處,中國富商大宅盧家大屋則與天主教主教座堂(大堂)垂直而立;與巍峨的大三巴牌坊并峙的是精致小巧的哪吒廟;東望洋炮臺的圣母雪地殿教堂則有著結(jié)合西式內(nèi)容中式圖案的壁畫——總之,中西兼容、相互尊重,正是澳門歷史城區(qū)的特點。
最后,澳門歷史城區(qū)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構成一組完整的空間組合,東西兼?zhèn)?,連貫緊湊,錯落有致。當中,以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營地街市三位一體而形成的空間綜合體最為獨特,具有明顯的南歐中世紀城市中心空間的特征,就是政治、商業(yè)、宗教三位一體,是整個城市的心臟地帶,其空間的南歐色彩是亞洲城市中獨一無二的。如果注意到高樓大廈已經(jīng)湮沒了具有相同歷史與建筑風格的許多其他東方城市,澳門保存歷史與文化的成果就顯得難能可貴。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這些小區(qū)里生活的人,他們依然保存著各自獨特的傳統(tǒng)。每年,中國的媽祖誕、哪吒誕、土地誕、觀音誕,吸引著成千上萬信眾去慶祝;而天主教的苦難耶穌像巡游、花地瑪圣母巡游,也一如過去幾百年的傳統(tǒng)繼續(xù)舉辦。至于像中國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和西方的復活節(jié)、圣誕節(jié)等,更成為法定假期,全澳市民不分種族與信仰,共同歡度這些節(jié)日。
總而言之,澳門歷史城區(qū)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nèi)現(xiàn)存年代最遠、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為主、中西建筑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qū),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qū)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jié)晶。
也因此,我們可以概括說,以“天主圣名之城”為主體的澳門歷史城區(qū),見證了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碰撞與對話,證明了中國文化永不衰敗的生命力及其開放性和包容性,以及中西兩種相異文化和平共存的可能性。(作者系澳門筆會會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宋代官員績效考核制度有何亮點與弊端?
宋代官員績效考核重點突出,過程嚴謹,監(jiān)督有效,形成了一套多層次、全方位的績效考核監(jiān)督體系,其中很多思想和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詳細] -
明清時期的漕運總督:權力很大,清濁各分
漕運的歷史甚為悠久,秦漢時就已開始實行。何謂“漕”?胡三省注《史記》“漕挽”云:“水運曰:漕,陸運曰:挽”。[詳細] -
毛澤東創(chuàng)造的“秋”意象不同凡響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睹落葉而悲傷,感秋風而凄愴”,這一主題經(jīng)歷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嬗變和積淀,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個體意識到群體意識,最終形成獨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悲秋”文學意識。[詳細]
- 廣東:確保每位中小學生在每學段參加有效研學旅行
- 史國明:旅游業(yè)成為卡爾卡松市減貧事業(yè)不可或缺的推動力
- 東盟旅游協(xié)會聯(lián)合會執(zhí)行主任Hamzah Rahmat:東盟各國以旅游促進社會經(jīng)濟綜合發(fā)展
- 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鄧云鋒:教師是教育發(fā)展的第一資源
- 西安:在自然資源旅游等景點周邊建設通用機場
- 購票旅客無法乘車?列車超載的補票漏洞需堵上
- 孟加拉國手榴彈襲擊案宣判19人被判死刑
- 連續(xù)30次通過VB100認證 騰訊電腦管家再次刷新紀錄
- 武漢全力弘揚勞模精神聚力高質(zhì)量發(fā)展
- 人民日報13篇重磅文章,解析實踐中產(chǎn)生的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