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觀瀾】國寶走上春晚舞臺,何以如此魅力④
將國寶搬上舞臺,用文物講述文化,用文化展現(xiàn)文明,以一件漢代古墓出土文物為創(chuàng)作背景的春晚節(jié)目《錦繡》,用全新視角展示中華文化,把歷史故事講述得生動活潑又意蘊悠長。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經專家考證,被認為是漢代官營織造里專門為皇家制作的蜀錦精品,最終卻出現(xiàn)在新疆和田尼雅遺址的漢代墓葬中。一錦千年,這件不折不扣的國寶見證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上的繁華。
據《史記·大宛傳》記載,自大宛以西,“其地皆無絲漆”,那風靡西域各國的各式各樣的絲織品從何而來?比悠揚的胡琴聲更加令人雀躍,比美味的胡椒更加令人癡迷,產自中原地區(qū)這些質地輕薄、手感絲滑、顏色艷麗、圖案精巧的絲織品一經流通到西域各國,便成功俘獲了西域民眾的心,并借此打通了中原商人與西域各國進行貿易的通商之路。特別是漢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之后,西域各地的區(qū)域經濟納入到整個漢朝的經濟體系之中,西域諸國與中原商人往來密切,交易頻繁,產自中原地區(qū)的絲綢錦緞在西域諸國備受歡迎,并成為王公貴族競相追逐的奢侈品。
一聲聲清脆悅耳的駝鈴聲拂去了多少風沙里的疲倦,一匹匹產自大漢王朝的絲綢驚艷了多少西域諸國民眾的眼球?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在此后千年中,絲綢與同樣產自中原地區(qū)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東亞強盛文明的象征,沿線各國王室貴族曾一度以穿著華美的絲綢、使用精致的瓷器作為其尊貴富有身份的象征。因此,“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才能從迢迢千里之外的中原地區(qū)來到西域,并被生前珍愛它的墓主人帶到大漠干燥的黃沙下,從而能在兩千年后現(xiàn)出千年不腐、精美絕倫的真容。
東漢以后,同處絲綢之路南道的鄯善國吞并了精絕、且末、小宛等旁邊諸小國。根據新疆地區(qū)出土的佉盧文書記載,鄯善國不僅把絹、綢、錦等當作上等生活用品或商品,還將它們作為價值衡量標準,充當了貨幣的角色,可以用來購買玉米、酒,以及土地、人口等,從中可以看出鄯善國的社會制度是奴隸制,以布匹作為交換媒介,也從中看出絲綢在鄯善國的重要價值,以及鄯善國人對它的喜愛和依賴。
《錦繡》節(jié)目最后,主角“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的影像在舞臺中央出現(xiàn),織錦上兩千年前的美好祈愿與兩千年后頓挫優(yōu)美的舞步同頻共振,由千萬條光影組成的經緯絲線交織引領,傳遞出中華歷史的熠熠光芒。(中國西藏網 文/易文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世事觀瀾】國寶走上春晚舞臺,何以如此魅力③
春晚舞蹈節(jié)目《錦繡》讓全國觀眾再次認識了古絲綢之路出土的國寶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觀眾好奇的目光越過茫茫昆侖,穿越荒蕪大漠,定格在山與漠之間那片古老的綠洲上。[詳細] -
【世事觀瀾】國寶走上春晚舞臺,何以如此魅力②
春晚舞蹈節(jié)目《錦繡》以古絲綢之路上出土的一件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為藝術創(chuàng)作背景,在光影交織、裙裾飛舞中,為全國觀眾呈現(xiàn)出一場現(xiàn)代與歷史跨越千年時空的對話。[詳細] -
【世事觀瀾】國寶走上春晚舞臺,何以如此魅力①
春晚舞蹈節(jié)目《錦繡》令全國觀眾印象深刻,不僅欣賞到了極具東方美感的古典舞蹈藝術,更是刷新了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