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天安門廣場和長安街沿線花卉布置方案公布 “五谷豐登”將亮相大花籃
昨天(9月19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公布了2023年國慶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沿線花卉布置方案,五谷和萱草首次亮相大花籃。花卉布置已于9月15日夜間進場施工,預計9月25日左右完工,與市民共慶佳節(jié)。
花籃里首次裝上五谷和萱草
市園林綠化局城鎮(zhèn)綠化處處長劉明星介紹,今年,國慶花卉布置方案的主題為“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天安門廣場中心的“祝福祖國”主題花壇以喜慶的花籃為主景。籃內選取了美好寓意的花卉和喜慶豐收的五谷(水稻、小麥、小米、黃米、大豆),體現(xiàn)花團錦簇、五谷豐登。花壇底部直徑45米,為牡丹圖案,寓意繁榮昌盛。
花壇頂高18米,籃體高16米,籃盤直徑12米,花籃籃體南側書寫“祝福祖國 1949-2023”,北側書寫“歡度國慶 1949-2023”。
象征著豐收的五谷首次應用在大花籃上?!拔覀儾少徚巳珖鞯氐乃尽⑿←?、大豆、糜子等,一個個仔細研究?!北本┗竟靖笨偨?jīng)理、總工程師張先哲說,花藝師去觀察不同品種的特性,將最優(yōu)秀的特點體現(xiàn)在設計上?!袄w細的小麥麥芒被還原出來了,大豆的顏色也不是十成熟的黃色,而是帶有一點青色,更好看。”
萱草也是首次在大花籃上出現(xiàn)。技術團隊對它的骨架造型進行了更精準的塑形與處理,布套與骨架貼合度更高,花瓣更平展,形態(tài)更逼真。桂花制作采取了聚氨酯鑄造工藝,效果栩栩如生,牡丹、月季、菊花、康乃馨等花朵的花形更飽滿,形態(tài)更逼真,顏色更明快。
長安街沿線布置10處主題花壇
天安門廣場兩側綠地延續(xù)吉祥如意花帶布置方式,花卉布置總面積5050平方米,兩側還將布置花球共18個。
今年,長安街沿線建國門至復興門之間還將布置主題花壇10處。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沿線花壇設計師藍海浪介紹,東長安街5處花壇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五大特征為主線,描繪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西長安街5處花壇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主線,展示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的美好畫面。
“中國式現(xiàn)代化總共有五大特征,分別對應東長安街的五處花壇。其實每個特征都很抽象,不容易表達?!彼{海浪說,以建國門西北角的“萬眾一心”花壇為例,用各行業(yè)工作者代表我們眾多的人口,主景是一座大山,很像一個“眾”字,體現(xiàn)的就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xiàn)代化”這一特征。
根據(jù)總體部署,各區(qū)也將在國慶節(jié)期間開展景觀布置及綠地整治工作。景觀布置主要以地栽花卉為主、花箱容器花卉為輔、立體花壇為點綴。據(jù)統(tǒng)計,全市將布置主題花壇40余處、地栽花卉10萬余平米、花箱1萬余個,使用花卉1300萬余盆。
50余個新優(yōu)植物品種上新
今年,將有50余個國內自主知識產(chǎn)權新品種、國外引進新品種和鄉(xiāng)土植物在長安街花壇中首次亮相。
張先哲介紹,此次擺花應用國內自主育種的新品種共18個?!氨热缁拘【铡堁邸盗?,有粉香檳、粉奶油、咖啡粉黛等多個品種。這種小菊的花期就在國慶前后,能夠自然成球,抗高溫和大雨,單朵花形也很漂亮?!睆埾日芙o記者展示了幾張“貓眼”小菊的圖片,花心上有一個深色的小圓環(huán),遠看很像貓的眼睛。
國外引進的新品種共20余個,包括新一代月季“真妍麗”系列的“紅隊長”“真誠”“金龍”,深藍鼠尾草“紫色綻放”等。此外,還有薺苧、湘西過路黃、海州常山、陜西衛(wèi)矛等鄉(xiāng)土植物。
由京西稻文化研究會選育的“京西稻3”、彩色稻“新胭脂稻1號”“新胭脂稻2號”,也是首次在長安街立體花壇中應用,讓市民能夠在都市中感受田園風光。
微型開花穴盤苗新優(yōu)品種也攻克了生產(chǎn)技術瓶頸,成功生產(chǎn)美蘭菊、千日紅、絲石竹等多個新種類,進一步豐富立體景觀造型的色彩和效果。
三維建模讓花壇塑形更精準
近年來,技術團隊持續(xù)改良立體花壇新型專用基質,在保水的同時提升了基質透水性,通過采用“新型基質+插穗直插”的方式,使今年的小尺度造型更加精巧、植物表達更加細致。
同時,今年的擺花中進一步擴大了立體花壇信息模型技術的應用,將三維建模與結構設計、結構安全計算、植物設計、灌溉系統(tǒng)和照明系統(tǒng)設計一體化整合,有效應用到花壇制作中,立體造型的精準度和加工效率實現(xiàn)大幅提升。
今年花壇中的人物造型多達47個,通過采用植物與硬質材料相結合的方式,以及圓雕、高浮雕、剪影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使人物造型更加逼真、豐滿。(記者朱松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