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文化客廳”等你來
原標題:家門口的“文化客廳”等你來
文化名家工作室“親民”更“可心”
家門口的“文化客廳”等你來
啥叫“文化客廳”?家住石家莊市格調春天小區(qū)的馬曉燕大媽最有體會。
自打家門口建起任源藝術空間,馬曉燕每天買完菜、吃過飯就來轉轉,“一分錢不花,就能觀賞書法名作,還能和書法家面對面交流,退休生活都高雅起來了!”
任源藝術空間是石家莊在市區(qū)建起的第一家文化名家工作室。它就建在橋西區(qū)一個臨街的茶社里,旁邊是柴米油鹽各色店鋪,煙火氣十足。
為什么建在這兒?
“因為離老百姓更近。”書法家任源反復考察,才決定把“家”安在這里,“周邊都是居民區(qū),可以輻射10個生活小區(qū)6200多位居民?!?/p>
在全省,已有1000多家像任源藝術空間這樣的文化名家工作室次第落成,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蓬勃生長,各美其美。
不光空間“親民”,活動更“可心”。
提到書法家工作室,你會想到什么?在任源藝術空間,新意迭出的文化活動,大大超出你的想象。
這里不僅有書法,有篆刻、剪紙、攝影、戲曲等展覽展示,有培訓、沙龍、筆會等交流互動活動,還有開到社區(qū)、學校、軍營里的書法、美術、朗誦課。
更讓人驚喜的是,今年7月書法家還“破圈”辦起了音樂會。舉辦音樂會的初衷,就是想給老百姓搭建一個一起演、一起唱、一起跳的舞臺。音樂會的主角,全都是橋西區(qū)的普通居民。
起初,這個想法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居民的熱情遠比想象中高漲。就連任源都沒想到:“一下子就報了200多個節(jié)目,經過層層篩選,好不容易才選出50個?!?/p>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們就要提供什么?!比卧凑J為,文化名家工作室應成為平臺、橋梁和紐帶,不斷拓展“文化+”服務種類和形式,打造一個人人可以參與、具有多元文化生態(tài)的公共文化空間,讓每一位居民來了都有驚喜。
盡管一直在精心打造展覽和互動活動,但任源發(fā)現,有兩類人很少在藝術空間看到:一類是年輕人,另一類是距離遠的人?!懊髅魇呛芎玫幕顒?,很多人想參加,卻受時間或空間限制?!?/p>
如何把文化服務更好地推送出去,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參與進來?
這次音樂會也做了探索——第二場開始,從線下延伸到線上,又從橋西區(qū)、市內四區(qū)延伸到全省各地。820萬、930萬、1340萬、1429萬,線上觀看人數持續(xù)攀升,活動影響不斷擴大,成為很多人周末的新期待。
從“破圈”到“融合”,藝術創(chuàng)作的空氣流動起來了。
參加這次音樂會,最讓石家莊市裕華西路小學大隊輔導員付歐陽激動的,是吳桂云、郝士超兩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手把手的指導?!芭c其說我們在‘追星’,不如說是名家在帶領我們追夢?!备稓W陽說。
不只是居民,文化名家吳桂云也很享受這種深入基層、貼近百姓的快樂。“戲曲演員與觀眾,是魚與水的關系?!彼f,“這是一種雙向賦能,讓我們能更好地扎根到群眾中去,帶著一顆樸實的心磨練自己,這才是一個演員提升自我的最好方式。”
如今,一個個多元化、小而美的文化名家工作室,已經成為人們打卡的文化新地標。
在許荷英戲劇家工作室,你可以盡情欣賞“二度梅”得主精彩的戲劇表演;在孫昊鵬音樂家工作室,你可以駐足聆聽宛轉悠揚的古琴獨奏;在程雪莉作家工作室,你可以走進作家的精神世界,一起探尋寫作精髓……
也許我們能期待這樣的場景:不久的將來,只需走上幾分鐘,就能在街角的不遠處找到一座溫暖的“燈塔”。在這里,你可以盡情地感受文化氛圍,領略文化繁榮,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元。(記者張文君、周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