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新生活:下館子“吃”文化
周六去貴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參加親子講座學習自制繪本,周日去貴州省圖書館參加科創(chuàng)節(jié)活動,抑或是到貴州美術館參加公教活動……每到周末,家住貴陽市觀山湖區(qū)的張婷總是帶著兩個孩子出入文化場所,享受公教活動帶來的多彩生活。
隨著公共文化場館建設的持續(xù)完善并免費向公眾敞開大門,閑暇時間逛館參與公教活動,已成為市民生活的新亮點。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活動需求,貴州省各級美術館、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結合自身特點,紛紛推出各種公教活動,受到廣大市民追捧,有些活動幾乎逢開必滿。
公教活動精彩紛呈
焚香、泡茶,體驗傳統(tǒng)文化的恬靜與美好。近日,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連續(xù)舉辦了兩場小規(guī)模的文化活動,上午開展茶藝體驗活動,下午開展“淡墨留清香”中華傳統(tǒng)香文化體驗活動。
活動一經推出便受到市民歡迎,現(xiàn)場座無虛席。在茶藝體驗課中,資深茶學專家李興國用豐富的茶藝知識、樸實的語言,圍繞“茶是什么、為什么要喝茶、茶對我們有什么好處”主題,詳細講解茶藝知識,讓大家對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茶藝老師一邊講解一邊展示泡茶流程,觀眾不時認真地做筆記。待茶泡好,大家紛紛捧起茶杯,聞香品茗。
大家表示,茶和生活、健康息息相關,這樣的活動接地氣、有收獲,不僅讓參與者對茶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還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傳統(tǒng)文化課、藝術修養(yǎng)課。
在香文化體驗活動中,香的發(fā)展歷史、制香工具、制香流程以及養(yǎng)生作用等內容,讓參與者聽得津津有味。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在快樂的氛圍中完成了制香程序。
弘揚民族文化,傳承非遺經典,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公教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有聲有色。今年以來,該館相繼舉辦了民博系列講座、“巧手銀針繡吉祥”等主題社教活動。目前,為迎接“4·23世界讀書日”,倡導好讀書讀好書,該館發(fā)起了“你的讀書心愿,我來買單”活動。
此外,全省各市州文化場館主題公教活動也異彩紛呈。安順市文化館推出公益美術班;遵義市美術館推出一系列主題公教活動;貴州省文化館推出花藝體驗課等,廣受大眾歡迎。
研學課程“秒”掃光
“探索宇航員進入太空后怎么走路?為什么會失重……”4月9日,貴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1樓閱讀拓展空間,迎來了30名參加“中國航天”科普手工活動的小朋友。
一個下午的時間,在老師帶領下,孩子們一起探索未知的太空,了解中國航天火箭的用途及發(fā)射過程。除了學習知識,孩子們還利用錫箔紙和黏土制作了神態(tài)各異的太空人。孩子們開心地學習,家長也樂在其中。家長們表示,這些公益研學課程既能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又能引發(fā)孩子對科學的思考,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是一舉三得的好事情。
這樣的課堂在貴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每周都有,書法、繪畫、看電影、航天活動、普通話學習、昆蟲標本制作等課程輪番上演。自新館開館以來,憑借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和豐富的公教活動,吸引了許多家長和孩子的注意力。
打開該館網站或微信公眾號,就能看到每周的公益活動招募小學員。家住烏當區(qū)的小哲是貴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的常客,只要有時間就會前來閱讀。每周他都會叮囑媽媽,關注公眾號上的通知“搶”活動名額。小哲媽媽告訴記者,之所以要“搶”,是因為活動太受歡迎,完全是上線就秒光的節(jié)奏,盡管每場活動至少都有20個以上的名額,但動作慢了,就只能等下一期。
線上課堂個性十足
4月13日晚,貴州省圖書館創(chuàng)客空間微信群內熱鬧起來,老師小南將編程學習視頻傳到群內,一堂線上編程課就此開始。半個小時的課程結束,部分學員開始在群內回傳自己的視頻作業(yè)。
這是由貴州省圖書館創(chuàng)客空間聯(lián)合美星智造科創(chuàng)俱樂部推出的線上公益課堂,該課程從4月3日在省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上線以來,吸引了近50名6至20歲的青少年參與,因為編程學習操作的特殊性,線上課堂更好地保證了學習者完成度。據(jù)悉,該線上課程將持續(xù)5周。
“貴州省圖書館創(chuàng)客空間是一個免費公益平臺,目的是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少兒編程?!毙∧媳硎荆賰壕幊淌抢硇詫W科,孩子學習少兒編程可以培養(yǎng)少兒時期的理性思維,通過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培養(yǎng)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課堂成績提升。
自新冠疫情發(fā)生以來,越來越多的公教服務從線下轉到線上,或線上線下并行。今年以來,貴州科技館舉辦了2022年貴州省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技輔導員培訓活動;貴州省博物館推出了線上貴博課堂;貴陽孔學堂則是將傳統(tǒng)文化公益講座搬到線上,讓更多人獲益。與此同時,個性十足的線上課堂,也讓越來越多的參與者享受到便捷優(yōu)質的公教活動服務。(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趙相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