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岡仁波齊(攝影/ 孫吉)
據(jù)才讓太老師研究推測,象雄是以雄俠部落為基礎(chǔ), 象雄王室的發(fā)展為主導而形成的青藏高原最大的部落聯(lián)盟。古象雄的疆域一度南至拉達克和今天的印度與尼泊爾北邊的一小部分, 西達克什米爾和巴爾提斯坦(今巴基斯坦東端), 向北包括了廣漠的羌塘草原即今那曲和青海省玉樹州南部, 往東直至今那曲地區(qū)東部和昌都地區(qū)北部。許多苯教源流、部落史、寺院志、人物傳、傳說、民謠和諺語都充分說明了上述廣漠的大地被稱為象雄, 曾經(jīng)生活在這個疆域上的藏族先民認為他們是象雄的庶民。
隨著雅礱部落的崛起, 到公元7世紀的南日松贊之前,雅礱六耗牛蕃部落的活動范圍基本上局限在雅隆河谷地帶。到了松贊干布時期, 統(tǒng)一了衛(wèi)藏諸部和象雄等并向更遠的部落進攻, 遷都邏些(今拉薩)。強大的吐蕃王室切斷了象雄王室對東、北部象雄的脆弱聯(lián)系, 先將象雄局限在西部, 最后將其滅亡。隨后被阿里這個名稱代替, 象雄最終退出了青藏高原的歷史舞臺。
象雄與吐蕃兩地關(guān)系在一些古藏文史籍中可見端倪。來自西南民族大學的同美博士在自己的研究中就曾提及象雄與吐蕃關(guān)系的至少可以追溯到吐蕃第一代國王聶赤贊普時期。據(jù)說吐蕃第一代國王聶赤贊普與象雄王室有著直接關(guān)系。關(guān)于吐蕃第一代贊普聶赤贊普的族源問題,歸納起來大致有兩種說法: 一種為古印度王室后裔說,另一種為古象雄王室后裔說。其中,古印度王室后裔說認為吐蕃第一代贊普聶赤贊普是一位被古印度王室遺棄的畸形殘疾兒。而象雄王室后裔說則認為,吐蕃第一贊普聶赤贊普的爺爺系吐蕃王室人,史稱亞拉達州,奶奶系象雄王室人,史稱象雄木增嘉摩。他們兩人在吐蕃地區(qū)育有七子,其中,第四位史稱赤瓦登茨。后來,因象雄王室王權(quán)繼承的需要,生于吐蕃的赤瓦登茨被父母送給了遠在象雄的舅舅木杰贊普。赤瓦登茨從吐蕃來到舅舅的家鄉(xiāng)象雄地區(qū)以后,娶象雄女木薩尼童為妻,赤瓦登茨與木薩尼童所生之子為聶赤贊普。繼而,又因吐蕃王室權(quán)利繼承的需要,聶赤贊普從象雄來到了吐蕃地區(qū),在被史稱吐蕃“十二苯教師”的支持下,聶赤贊普順利成為吐蕃贊普,被后世稱其為吐蕃第一代贊普。傳統(tǒng)史書認為,吐蕃第一代贊普聶赤贊普是一位被古印度王室遺棄的畸形殘疾兒,文字中描述的形象基本上就是三星堆“青銅立人像”既視感。這種殘疾形象主要凸顯在眼睛和四肢兩個方面:眼睛像鳥眼,眨眼時眼皮從下往上眨;四肢像鴨蹼,手指腳趾相互連接。傳說聶赤贊普初到雅礱的時不會說當?shù)氐恼Z言,只能通過手語交流。當?shù)厝藛査麖哪睦飦頃r,他用手指指了指天,當?shù)厝苏`以為是上天派來的。當?shù)厝擞谑菗泶髀櫝噘澠諡橥?,眾人用肩膀?qū)⑺噶嘶貋?,后世稱其為“肩扛王”。這種傳說不僅常見于世稱權(quán)威的那些藏籍之中,還在不少名勝古剎的壁畫之中有所體現(xiàn)。這個神話就呈現(xiàn)了這樣一個事實: 吐蕃第一代贊普的確來自于信仰神鳥瓊的地方,他不僅長相特別,而且他所說語言也與吐蕃語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