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與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語言貧乏的表現是基本不會使用詩句(61.9%)和不會用復雜的修辭手法(57.6%)。亦如以往所有關于漢語命運的討論,總要有一個“替罪羊”被推出來,在許多受訪者口中,這次輪到了網絡語言。
但若仔細思量,網絡和網絡語言真不能為這扼殺青年語言能力的大禍背鍋。網絡語言從來沒有完備的界定。從新華網上的新聞與領導講話,到微博上面紅耳赤的唇槍舌劍,再到微信公眾號里的雞湯、雞血,它們都是活躍在網絡空間里的語言信息。即便聚焦到微博微信,平臺上也是從莊雅到低俗無一不包的語言生活大雜院。
網絡帶給傳統(tǒng)語言生活最大的改變,是大大加速了互聯互通的效率,把每位網民都推向了熙熙攘攘的廣場,使面向公共空間說話,從少數精英的特權變成了人人可享的服務。網絡大大加速了語言發(fā)展和演變,激發(fā)了全民的語言熱情。然而,全民進入網絡空間,難免泥沙俱下;來得太快,難免讓人不適應,自然也帶來焦慮。這種焦慮是全方位的,倫理的(如隱私)、經濟的(如虛擬貨幣)、文化的,自然也少不了語言本身的。
語言規(guī)劃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什么樣的語言生活,塑造什么樣的語言樣態(tài),也就培育什么樣的語言能力。古詩詞和復雜靈動的修辭有其恒久的價值與魅力,但不要忘記,在唐詩宋詞濫觴的歲月,它們也是因適應當時的文人語言生活才獲得發(fā)展的?;氐浇裉欤徽摼€上線下,我們都很難要求話語里也三句一成語、五句一典故。而恰恰相反,不同于直接生硬的引用,在這個網絡時代,有恒久魅力的經典語言文化在以新的方式煥發(fā)生機?!督浀湓伭鱾鳌钒压旁娫~唱出來,新造成語用四字格描述今人情緒,《中華新韻》讓古體詩用普通話讀著也有味道,突然爆火的夸夸群更讓靈動的修辭炫出了天際,如此種種不勝枚舉。模因理論告訴我們,經典的文化元素會在每個時代流行,其表現方式不同而已。語言生活依然在有序發(fā)展,我們的語言也很好地適應著語言生活。
因此可以說,社會的語言能力并沒有退化,而要進一步提高個體的語言能力,則有賴于建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給予有效的引導,而非強制的教育。沒有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就沒有語言能力的提升。很多當代作家回憶,他們的寫作能力在大學時獲得了巨大發(fā)展,不因種種課程,純是向家人、戀人、好友大量寫信鍛煉了語言的風格和魅力。我國的應試文化和教育現狀讓青少年很少有機會自由地使用語言,表情達意,言說心聲。恰恰是網絡空間,給了他們這樣的機會。語言生活規(guī)劃者需要做的就是鼓勵更多優(yōu)秀的語言作品產出,壓制極少數低俗惡俗的詞匯與表達方式,把最大的自由空間還給每一個語言使用者,去激發(fā)語言創(chuàng)造的熱情。
另外,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建議青年訓練自己的語言。這實在是可喜的現象,證明全社會的語言意識正在覺醒,意識到語言和語言生活是需要規(guī)劃,需要建設的。相信人人努力,營造自由開放,又有引導的語言生活,就可以既做心口一致的君子,也做美言美語的賢人。作者:饒高琦(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
人民日報:使用網絡語言應取舍有度
網絡語言雖豐富了語言生態(tài),但其對語言自身的沖擊、對流行文化氣質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小覷,還需我們積極面對,善加引導互聯網讓今天的語言使用生態(tài)呈現出從未有過的多樣性。[詳細] -
文明交流互鑒影響世界 共書“美美與共”新篇章
2015年11月,習近平主席對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為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揭牌,揭開了中新人文交流新篇章。在中非合作論壇、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框架下,習近平主席都提出了推動人文交流的...[詳細] -
今日談:實干是最好的語言
翻開一位全國政協委員的履職記錄本,寫得滿滿當當。實干當頭,代表委員們履職盡責一直在路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