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文史

        西藏與內地連接的“信使”

        何媛 發(fā)布時間:2018-07-09 10:52:00來源: 西藏日報

          先威遠和趙忠興雙雙年過半百,現(xiàn)在已經(jīng)都是西藏天海物業(yè)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中堅力量。他們身上已經(jīng)完全褪掉了當初跑長途車的印記,只有聊起當年跑車的時候,才會讓人相信原來這一切都是真實發(fā)生過的,只是時間的流逝讓所有的故事都變成了歷史,成為存于腦海里無法外傳的記憶。

          “見沒見過我家的啊”

          那時候的車隊人身上有著一種別樣的光環(huán)。進出藏的物資都要靠著這支車隊,生活用品、搶險救災無一例外。毫不夸張地說,車隊就是西藏發(fā)展的生命線。而駕駛員就成了西藏與內地連接的“信使”。這些“信使”相比于普通人多了一些便利,他們一個月拿三五十塊錢的工資,有時候還有補貼;可以從內地帶回西藏嚴重缺少的物品;還可以解決家里急缺的燃料——車隊每次出車都有著嚴格的用油標準,但在這個標準之內若有剩余,則可以補貼家用。這些雖然是造成這種光環(huán)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如今聽起這些車隊人的故事,我不禁猜想,也許他們一起走過的路、遇過的險、在困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才是這種光環(huán)永存的動力。

          車隊出車會按照情況安排車輛,有時候單跑,有時候三五輛,有的時候更多,建造昌都邦達機場的時候,甚至出了二百多輛。那時候車隊主要跑柳園、西寧、格爾木、蘭州,跑一次格爾木連裝貨卸貨得八九天,有駕駛員一個月甚至跑四次格爾木。單跑的時候是最揪心的,因為無法預料路途中未知的情況。臨走之前,心里有時候甚至“會發(fā)虛”,而家里的親人則會在家里天天算著日子,遇到剛回來的駕駛員就問:“在路上見沒見過我們家的啊?”

          “見到車就趕緊走”

          先威遠剛進車隊那會兒,專做修理,是個銅工,他還專門強調了不是“童工”,即便如此,他那會兒也不過才十六歲,剛剛跨過“童工”那條線而已。在保養(yǎng)廠待了9年,先威遠改行做了駕駛員。

          第一次去阿里,先威遠完全不熟路,那時候根本也就沒有路,都是靠自己摸索出來的。兩輛車在路上邊摸索邊走,走著走著就走進沙坑里,先威遠的車倒是沖出去了,可同伴老唐的車卻完全陷了進去,動彈不得。舉目四望,沙漠里荒無人煙。

          第二天,天麻麻亮的時候,先威遠覺得這樣下去也是等死,必須要有一個人先走。抱著無奈的心情,先威遠把所有的食物拿出來和老唐平分了,臨走之前對同伴說:“老唐,在這些食物快吃完之前我還沒有返回,你就不要管我了,見到車就趕緊走。”

          老天總是不忍心傷害付出太多的人,兩個小時后,先威遠順著歸桑河順利到達了卸貨地點,帶著其他20個同事,返回沙坑拉出了老唐的車。

          可這才僅僅只是故事的開始,返程不能再走原路了,他們順著歸桑河一路向北,又遇到新的河流,沒有橋只能從冰面上過。先威遠決定先探探路,就開著車上了冰面。即使小心翼翼,可車還是咣當一聲就下去了,還好冰層下的石頭撐住了車,只淹到了輪轂。砸了三天冰,弄出了車子,又順著歸桑河原路返回。從山上繞著走,車子像螞蟻一樣在窄窄的山路上爬著,糟糕的路況扒掉了輪胎的一層皮。那是先威遠唯一報過救濟的一次出車。

          留在“最需要的那一刻”

          說起車隊的事情,那真得是坐下來聊上個三天三夜。趙忠興從進車隊就做駕駛員,先是做學徒跟著師父跑了一年,等成熟了就自己開始出車。1982年去東風礦拉礦那件事真的是忘不了,趕到目的地、裝貨、裝完貨出來他都是第一個。進去的時候要經(jīng)過一座橋,可問題是進去的時候車在橋在,等裝完貨出來的時候,車依然在,可橋沒了。當時附近在修路,裝貨期間,橋就被摧毀了。橋沒了貨還要運,趙忠興便只能“隨便走”,看著有手扶拖拉機的車轍就跟著車印子走,走了兩公里就碰見一條河,得要沖過去才行,可拉了礦的車哪有那么容易沖過河?車頭過去了,后輪子還在河里!結果就在那里和徒弟兩個人用8包方便面生生挨了5天。

          可這還不算時間長的。修109國道那會兒是人人都知道的“82年大堵車”。趙忠興在路上整整堵了18天!連一塊壓縮餅干都不能輕易吃,要留在“最需要的那一刻”。車在路上堵了幾公里長,修路堆起的土方堆得高高的,天一下雨那路是真的沒法走。車上只有寥寥的食物,為了能順利地等到通車的那一天,大家就互相幫助,食物多一點的就把自己的東西分給食物少一點的,從沒有什么占便宜之說,抱成團活下去把物資帶回西藏才是最重要的。即便在那樣的日子里,從來沒有人想過因為艱苦而放棄車上的物資,因為他們堅信黨和政府不會放棄他們!就算是在生命遭到威脅的情況下也從來沒有過要把車丟棄的念頭,因為那是國家財產(chǎn),是人民的東西。在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國家和政府經(jīng)歷重重困難從格爾木和拉薩兩個方向將食物送到了駕駛員的手里,因為這些幫助,他們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

          車隊的事情講也講不完,這樣的故事只是漫長車隊生涯中的冰山一角,受過更多苦的老同志們大有人在。他們所經(jīng)歷過的苦難、為西藏作出的貢獻,不是一支筆就能形容的。但他們的精神應該被更多年輕人知道。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制服丝袜av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无码视频在线a,成人片无码中文字幕免费,亚洲无码91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