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文史

        敦煌壁畫揭秘河西走廊千年酒文化:美酒消夏 釀酒業(yè)發(fā)達

        發(fā)布時間:2018-05-14 14:22:00來源: 中新社

        圖為莫高窟第146窟中描繪的五代時期的露天酒肆。

        “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酒碗一叩,信步天涯?!?月5日迎來中國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夏,敦煌研究院當日從敦煌壁畫和文獻里梳理了古人立夏釀酒、開設酒肆、飲美酒消夏的千年河西走廊酒文化。

        河西走廊素有“河西酒廊”之稱,從古至今酒文化盛行。敦煌在河西最西端,作為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絲路重鎮(zhèn),早在魏晉時期,敦煌釀酒業(yè)已頗負盛名。

        立夏后,日漸長夜愈短,店家把餐桌從室內(nèi)挪到戶外,整條街道都熱鬧起來,空氣中彌散著佳肴美釀的香味。

        據(jù)敦煌研究院研究人員解讀,古代敦煌各類酒中,高檔的是麥酒,普通的是粟酒,還有葡萄酒。釀酒的專業(yè)戶中,分官酒戶、寺院酒戶以及眾多的私人酒戶。私人酒戶一般采用傳統(tǒng)的釀酒法,即將蒸煮后的麥、粟發(fā)酵,產(chǎn)生酒液。

        敦煌壁畫中反映了先進的釀酒技術。榆林窟第3窟的釀酒圖采用的是蒸餾法,在酒鍋上有一套方形套疊的蒸餾設備,從而大大提高了酒的濃度,得到較為純凈的酒,即燒酒。釀酒時,還以女性司爐。

        唐宋時期敦煌地區(qū)飲酒漸成風氣,到了歲時節(jié)令的慶典活動或喜慶之日,更是要暢飲慶賀。所以在敦煌,酒還有一項特殊的社會功能,即獎懲之用。

        據(jù)敦煌文獻記載,吐蕃時期的敦煌僧人龍藏先前務農(nóng)種田生活拮據(jù),改行經(jīng)營酒店后便成了“小康人家”。當時,敦煌的酒肆比比皆是。

        事實上,敦煌壁畫中的酒肆畫面從盛唐到五代均有繪制。莫高窟第146窟中描繪了五代時期的露天酒肆,多設在寬敞的原野,在花樹環(huán)抱之中,人們坐在長形酒桌兩邊的條凳上開懷暢飲,同時還欣賞舞伎的表演。

        莫高窟第12窟中還記載著晚唐時期的帳篷酒肆,即以簡易的布幕帳篷搭成,更大眾化,更接地氣。百姓來此任意喝上一碗,稱作“打碗”。此類酒肆可以隨時售賣零酒,因此也叫“散酒店”。

        此外,莫高窟第108窟中還有中唐時期的宅子酒肆,多為仕宦階層來此消費,往往設在一間廡殿頂?shù)恼觾?nèi),裝修豪華,宅外設舞伎表演,宅內(nèi)圍坐的酒客群中還有樂隊演奏。

        從敦煌研究院的解讀中發(fā)現(xiàn),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里亦記載著“立夏之夜,坐聽蟲鳴,舉杯邀月,別有一番抒懷的風景”這樣美好的古人生活日常和時令節(jié)氣文化。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制服丝袜av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无码视频在线a,成人片无码中文字幕免费,亚洲无码91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