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那曲市班戈縣民間藝術團的演職人員正在加緊排練《格薩爾藏劇之漢藏金橋》,經過此輪創(chuàng)作編排,該劇將走上更大舞臺,與更多觀眾見面。
2024年,班戈縣以格薩爾史詩《董氏底稿卷帙》為基礎,經過認真編排,推出了《格薩爾藏劇之漢藏金橋》,將格薩爾史詩以戲曲的表現(xiàn)形式,完美呈現(xiàn)在大眾視野,在傳承格薩爾史詩的同時,唱響中華民族一家親。
近年來,班戈縣立足大文旅理念,以“文化鑄魂、旅游賦能”為發(fā)展主線,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旅游資源,努力完善文旅產業(yè)體系,促進文旅深度融合。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24年,班戈縣加強文旅普查,聯(lián)合那曲市文物普查隊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登記105處文物點,其中復查23處,普查新發(fā)現(xiàn)63處。啟動旅游資源普查,共計普查出769個旅游資源點,優(yōu)良級旅游資源點193處。
班戈縣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中心副主任索朗頓珠介紹說,班戈縣文旅資源豐富,擁有納木錯、色林錯、班戈湖等特色名片,通過深入挖掘縣域歷史文化資源,有利于更好地弘揚藏北特色文化。
班戈縣地處納木錯與色林錯兩大著名湖泊之間,雖然班戈湖只是該區(qū)域內眾多湖泊中的一個較小湖泊,但該縣卻以“班戈”為名。
“正是因為班戈湖硼砂采運,藏漢等各民族干部工人團結一心、熱血奉獻,書寫了不平凡的建設樂章。由此,班戈湖成為班戈縣之名的直接來源?!蹦乔姓f(xié)委員、文史研究者巴沃益西介紹說,西藏和平解放后,班戈湖作為當時的硼砂采運基地,為百廢待興的西藏建設和國家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班戈縣政協(xié)牽頭、邀請專家學者出版了《藏北硼砂采運資料輯注》《班戈湖畔的硼砂城記憶》兩本書籍,通過史料梳理、口述采訪和實地考察,深入挖掘保護紅色資源。班戈縣政協(xié)文史專委會主任布次表示,挖掘班戈湖硼砂廠歷史,有利于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激發(fā)班戈奮進的力量。
而在此之前,班戈縣已經整理挖掘出版了納木錯文化叢書近40本,為促進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機結合、深度融合打下了良好基礎。
班戈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是那曲市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非遺博物館集中展示了170余件反映藏北非遺發(fā)展歷史的各類重要藏品。以非遺館建成為契機,班戈縣非遺正在羌塘大地煥發(fā)新的光彩。
在送文藝下鄉(xiāng)過程中,班戈縣積極探索格薩爾弘揚形式,將《阿達魯姆》《大食財寶宗》《格薩爾藏劇之漢藏金橋》以歌舞劇的方式展現(xiàn)在基層,讓基層群眾感受戲劇的魅力,全年共計完成演出20場次,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索朗頓珠表示,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好《尼瑪諧欽劇目》《格薩爾藏劇之漢藏金橋》等文藝作品,保護利用好班戈湖硼砂廠紅色遺跡,扎實推進納木錯北岸景區(qū)生態(tài)旅游,努力推動文旅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