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吉隆三代熱索橋見證時代變遷
資料圖:西藏熱索橋邊境口岸建設進行中。中新社發(fā) 廖攀 攝
在中國西藏與尼泊爾邊境的吉隆口岸,修建于不同年代的3座大橋在“界河”東林藏布河上并排而立,不論是廢棄的木質(zhì)吊橋,損毀的鋼索橋,還是煥然一新的公路橋,因為地處熱索村,全都得名“熱索橋”。風格迥異的三代熱索橋,彼此相距不足50米,用一種獨特的存在見證著時代變遷。
位于東林藏布河上游的木制吊橋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彼時吉隆口岸往來物資依靠人力在狹窄的橋面上背進背出。歷經(jīng)歲月的侵襲,這座早已廢棄的木制吊橋僅剩殘存的鋼索和黑色的木方懸在河面上隨風飄搖。
在三座橋中處于中間位置的是一座帶有金屬護網(wǎng)的鋼索吊橋,據(jù)在吉隆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工作11年之久的查洪斌回憶,鋼索吊橋的橋面可供兩人并行,而且更加安全。但由于無法通行車輛,貨運往來依然要靠人工背運。
由于基礎(chǔ)設施不健全以及中尼樟木口岸興起等原因,20世紀80年代,吉隆口岸走向蕭條,口岸功能基本停滯,中尼兩國邊民只能停留在零散商品小額自由貿(mào)易。
2014年12月1日,沉寂30多年的吉隆雙邊性口岸正式恢復通關(guān),在兩代舊熱索橋旁,一座承載能力達到100余噸的雙車道水泥公路橋出現(xiàn)在東林藏布河上。自此之后,吉隆口岸貨物通過量迅速增加。
然而,2015年,突如其來的尼泊爾“4·25”地震令吉隆口岸嚴重受損,鋼索吊橋完全損毀,水泥橋的橋面被砸穿,橋臺錯位,橋墩受損。經(jīng)過搶修加固后,這座水泥橋臨時“帶傷上陣”,吉隆口岸也得以于當年10月13日恢復通關(guān)。
據(jù)吉隆口岸管理委員會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從2015年恢復通關(guān)至當年年底,吉隆口岸進出口貿(mào)易量迅速達到6億多元(人民幣,下同),人流貨流加速增長?!斑@在過去很難想象?!?/p>
2018年9月,西藏官方舉行中尼樟木友誼橋和吉隆熱索橋恢復重建開工儀式。已被鑒定為五類危橋的吉隆熱索橋完成使命被拆除,并在原位重建新橋。
2019年6月3日,新的熱索橋正式投用。新橋橋面長110米,橋?qū)?2米,并設有人行道。如今,全新的熱索橋通車已“滿月”。數(shù)據(jù)顯示,期間,2.1萬名游客與2186臺車輛先后經(jīng)此通關(guān)。
在吉隆鎮(zhèn)經(jīng)商已有7年的尼泊爾籍商人Deny告訴記者,不通公路之前,進貨靠人背,數(shù)量少。走在路上,經(jīng)常可以看到近乎赤裸的尼泊爾背夫,脊背上承載著上百公斤的重負,雖然一趟要辛苦往返多日,一年下來也只有不足萬元的收入。
“有了公路橋以后,進貨方便了許多,如今商店加餐廳,一個月就有一萬多元的收入?!盌eny說,他還計劃著以后去廣州、北京進貨,再賣到尼泊爾。
在吉隆口岸附近的沖色村,村民次旺羅布創(chuàng)辦了芒域吉隆啤酒廠。他告訴記者,得益于口岸的開放和基礎(chǔ)設施的進一步完善,相信自己的啤酒銷量會大大提升。
“熱索橋是中尼吉隆方向國際運輸通道重要‘咽喉’,是南亞陸路大通道的關(guān)鍵樞紐。伴隨著吉隆口岸的進一步開放以及相關(guān)配套設施的建設,必將成為中國通往南亞最主要的通道之一?!奔〕鋈刖尺叿罊z查站業(yè)務一科科長阿旦說。
-
達曼村新生代:命運的改變讓我們縱情暢想未來
占堆出生在中尼邊境的吉隆溝,他們曾是沒有國籍的達曼人?!皼]有國家,也就沒有歸宿,據(jù)長輩說六七代達曼人都過著這樣居無定所的日子,沒有土地,沒有積蓄,更無法上學。”占堆說。 [詳細] -
西藏吉隆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開展“發(fā)揮黨員先進性 我為黨旗添光彩”主題活動
西藏吉隆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監(jiān)護中隊的黨員在雄偉的國門前鄭重舉起右手,面對鮮紅的黨旗,莊嚴宣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