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新聞 > 涉藏動態(tài)

        大草原上的歸來者

        發(fā)布時間:2021-07-13 11:19:00來源: 四川日報


        修復前 若爾蓋濕地2號小型攔水壩施工前。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 供圖


        修復后 2號小型攔水壩施工后。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 供圖

          7月6日中午,遼闊的若爾蓋大草原上,微風輕拂。平壩中,紅磚壘砌的小平房里,鍋碗瓢盆摩擦的聲音此起彼伏。

          “快點搬咯!”旦珍澤讓一家,正忙著打包行李。天氣越來越熱,他們這兩天要把100多只牦牛和綿羊趕上山,并在山上扎起帳篷,享受近兩個月的清涼放牧。他們世代居住的這個地方——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麥溪鄉(xiāng)俄藏村,祖祖輩輩依靠放牧為生。

          “過去那片山上沒有水和草?!敝钢康牡?,旦珍澤讓的父親卓瑪澤郎感嘆,幾年前,曾因牧場濕地退化,父子倆不得不遠走他鄉(xiāng),輾轉(zhuǎn)全國各地打工謀生。如今濕地修復歸來,家鄉(xiāng)放牧活動又忙起來,他倆就是幾天前趕回來的。

          一個小家庭的變遷,濃縮并見證了整個若爾蓋大草原濕地的日漸重生。

          上世紀七十年代

          為大規(guī)模開墾牧場,人們挖溝渠將濕地中的水排出來

          “很小的時候,就聽村里的老輩子講過紅軍在若爾蓋過草地的故事?!?0歲出頭的旦珍澤讓,使勁地挽起褲腿,比劃著說,紅軍戰(zhàn)士踏進沼澤,腿陷到了膝蓋。大家手挽著手,艱難前行。

          這樣的場景,屢屢出現(xiàn)在影視作品中?!跋耠娨暲锬敲炊嗨恼訚?,已經(jīng)很難找到了?!弊楷敐衫蓴[擺手說。

          指著墻角一把鋤頭,50多歲的卓瑪澤郎,講述了他小時候的見聞。

          上世紀70年代左右,當?shù)貫榱酥\生和發(fā)展,大規(guī)模開墾濕地放牧。然而,濕地水多、泥稀,牦牛、綿羊一進去腳就被陷住了。于是,拖拉機、鋤頭齊上陣,開辟道道溝渠,將濕地中的水排出來,以便牲畜進入吃草。

          “那時候一心為了吃飽,所有人挖溝的積極性很高,我家鋤頭都挖斷了幾把?!弊楷敐衫烧f。

          濕地變草地,加之當時草場未分到戶,村民們無序、過載放牧,加速了濕地退化。

          “更重要的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地下水位下降?!笔×植菥譂竦乇Wo中心負責人顧海軍說,近年若爾蓋濕地蒸發(fā)量持續(xù)大于降水量,導致濕地涵水變淺,甚至土壤裸露,出現(xiàn)黑土灘。

          濕地退化,直接影響當?shù)卮迕裆?。俄藏村共?0余戶450余人,基本都靠放牧為生。到2012年左右,全村11萬畝草場中1.5萬畝無法放牧,村民不得不去外面承包草場。

          “別人家的草場濕地也在退化,給錢也很難承包到。”2018年,剛成年的旦珍澤讓與父親打點行李,輾轉(zhuǎn)全國各地打工求生,每人每月工資不過4000元。

          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

          修建新的攔水壩蓄水,恢復濕地區(qū)域植被6400公頃

          7月初的若爾蓋,白天氣溫十來度,正處于旅游旺季。

          從縣城出發(fā),沿213國道向西北行進,穿越熱爾大草原、花湖生態(tài)旅游區(qū),寬闊平坦的公路上,牧民們趕著牦牛、綿羊,悠然游蕩,飛鳥成群結(jié)隊地從擋風玻璃前劃過。掛著全國各地牌照的私家車走走停停,拍照打卡。

          公路兩旁,青草織就的綠色地毯不斷鋪展,望不到邊,不時還能見到一個個水凼、沼澤或湖泊。這樣的景象,與2019 開始進場施工的若爾蓋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密不可分。措施之一,就是將之前開挖的排水渠填上,同時修建新的攔水壩蓄水。去年7月通過驗收的這項工程,總投資8880萬元,累計填堵排水溝35公里,恢復濕地水位6處,恢復濕地區(qū)域植被 6400 公頃,設置圍欄 78 公里。

          跨越齊膝蓋高的鐵絲圍欄,記者走進工程實施區(qū)域,只見周圍一片綠色海洋,披堿草、老芒麥、燕麥等長得又深又密,三五步之內(nèi)可見一個個水凼。“過去這些地方都是裸露的黑土灘,下點雨水很快就干了?!备浇迕裾f。

          再往里走,見到一處長100多米的“T”字形1號攔水壩,水流不斷從壩上漫過,流向下游各處。

          若爾蓋縣林草局生態(tài)修復股副股長劉海金介紹,過去這里是自然河道,雨水下來后,水面不過兩三米寬,現(xiàn)在有幾十米寬,將冬季枯水期水面高度至少提升了10厘米。該項工程已在麥溪鄉(xiāng)、紅星鎮(zhèn)修建微型攔水壩152座。

          記者看到,1號攔水壩上覆蓋了近30厘米的泥土和牛羊糞,播撒了草種,青草已經(jīng)根深蒂固。工程還設置了3年管護期,今年4月進行了補種。

          顧海軍說,濕地修復的思路,是工程措施(修攔水壩)和生物措施(種草)相結(jié)合,堅持以自然修復為主、人工撫育為輔。

          近年來,若爾蓋采取治沙還濕、種草還濕、滅鼠還濕、填溝還濕、濕地生態(tài)效益補助試點、濕地生態(tài)資源管護等方式,保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僅若爾蓋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就累計修復濕地9.6萬畝。

          “現(xiàn)在草原濕地恢復了,放養(yǎng)的牛羊又多了。我們這次要在家待一段時間,忙過這一陣子才出去?!泵蛑R奶酒,卓瑪澤郎指了指鄰居,“那幾家人也是前幾天回來的?!?/p>

          黑頸鶴頻繁活動的花湖

          從2009年時的200多公頃,擴大到現(xiàn)在的600多公頃

          當年隨濕地而“退”的,不僅有當?shù)啬撩?,還有生活在這里的野生動植物。隨濕地歸來的,也不止牧民。

          這幾天,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索郎奪爾基領著科研團隊,進入花湖跟蹤調(diào)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作為高原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指示性物種,近年來,飛抵若爾蓋濕地繁衍生息的黑頸鶴不斷增多,已達1000多只。

          在它們頻繁活動的花湖,面積從2009年的200多公頃,擴大到現(xiàn)在的600多公頃。保護區(qū)外曾經(jīng)干枯的湖泊沼澤,如今又有水了。

          多年未見的大天鵝,再次出現(xiàn)在俄藏村這片修復后的濕地。就連之前從未記錄到的羚牛,最近也在若爾蓋現(xiàn)身。

          濕地恢復,離不開長效的管護。查看是否有亂搭亂建、破壞濕地草場等行為,為科研人員帶路……7月4日,紅星鎮(zhèn)河它村濕地生態(tài)管護員阿澤,又忙碌了一天。

          為凝聚力量,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qū)聘請當?shù)馗刹咳罕娮鳛檠沧o員、濕地生態(tài)管護員,全覆蓋對濕地資源進行管護。

          從2015年起,保護區(qū)利用相關項目資金,實施濕地生態(tài)效益補償。“就是根據(jù)不同的濕地退化情況,采取禁牧、限牧、草畜平衡等方式,分別給予相應生態(tài)效益補償,引導牧民科學有序保護濕地。”索郎奪爾基說。

          對當?shù)厝硕裕瑵竦厥堑锰飒毢竦陌l(fā)展資源。若爾蓋的農(nóng)牧民開始發(fā)展旅游、運輸、建筑等多種產(chǎn)業(yè)。僅2016年至2019年,若爾蓋累計接待游客近800萬人次,累計實現(xiàn)旅游收入約60億元。

          綠色生態(tài)發(fā)展的觀念,已在當?shù)厣钊肴诵?。在麥溪鄉(xiāng),當?shù)卮迕褡园l(fā)成立濕地保護協(xié)會,組織志愿者沿河道、濕地清理垃圾,宣傳濕地修復,開展動物保護和垃圾清理。

          “草原、濕地是我們的家園,也是我們的財產(chǎn),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敝鲃蛹尤霛竦乇Wo協(xié)會的卓瑪澤郎認識清晰。

          新聞播報:川甘攜手創(chuàng)建若爾蓋國家公園

          為全面推動若爾蓋濕地生態(tài)保護,筑牢黃河上游蓄水池,若爾蓋國家公園創(chuàng)建工作專班已搭建,國家公園創(chuàng)建工作正積極推進中。

          7月12日,記者從省林業(yè)和草原局獲悉,省林草局日前組織召開了《擬建若爾蓋國家公園科學考察與符合性認定報告》《若爾蓋國家公園設立方案》《若爾蓋國家公園社會影響評估報告》(即“一方案兩報告”)專家評審會。專家評審會透露,為充分考慮與甘肅省有效銜接,若爾蓋國家公園(四川片區(qū))邊界范圍在初期方案的基礎上,新增黃河干流右岸阿壩縣求吉瑪、若爾蓋縣麥溪-轄曼部分區(qū)域,調(diào)減松潘縣尕力臺區(qū)域,并調(diào)整優(yōu)化了相關方案、報告。

          在聽取技術單位匯報后,專家組一致認為“一方案兩報告”較前期報告編制依據(jù)充分,項目性質(zhì)定位準確,規(guī)劃策略合理。專家組建議,在下一步的總體規(guī)劃布局中更加突出生態(tài)、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力爭將其打造成黃河上游生態(tài)保護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示范樣板。

          若爾蓋國家公園將由川甘攜手共建,堅持“大手筆、高起點、高標準”。此前,相關單位已完成對若爾蓋濕地土壤、植被、野生動植物資源等科學考察和研究論證。創(chuàng)建若爾蓋國家公園,將加大對若爾蓋濕地的保護力度,進而加大對當?shù)乜蒲械裙ぷ鞯闹С至Χ?,有助于引入更多人才、項目、資金。

          “我們將以創(chuàng)建若爾蓋國家公園為契機,打造全球高海拔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棲息地及黃河上游水源涵養(yǎng)中心區(qū),推進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打造‘最美高原沼澤濕地’新名片?!笔×植菥窒嚓P負責人說。

          為何要建國家公園

          作為全國三大濕地之一的若爾蓋濕地,濕地面積55萬余公頃,涵蓋若爾蓋、紅原、阿壩縣大部分和松潘縣北部區(qū)域,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地,是黃河流經(jīng)四川的主要干流地區(qū),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蓄水總量近100億立方米,為黃河上游提供30%水量。

          四川地處長江、黃河上游,濕地總面積170余萬公頃,以若爾蓋濕地最大。黃河流經(jīng)此地,豐水季節(jié)徑流量增加29%,枯水季節(jié)徑流量增加40%。

          這里蘊藏著70億立方米的高原泥炭,為全國之最,在調(diào)節(jié)氣候、保持水土、減少溫室效應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里是高原濕地旗艦物種黑頸鶴的重要棲息地繁殖地和諸多珍稀瀕危鳥類遷徙路線的關鍵節(jié)點和中轉(zhuǎn)站,每年有近10萬只候鳥遷徙、停歇和繁殖。它還是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核心區(qū)域,生態(tài)價值、文化價值極高。

          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標國家公園建立標準,目前若爾蓋濕地在管理體系、治理能力和政策保障上還有弱項。比如:管理上,由于多部門、分散化管理,未形成全面保護、系統(tǒng)保護的體制機制;治理上,仍以點線狀修復為主,缺乏“山水林湖草”綜合的、系統(tǒng)的治理規(guī)劃;政策上,生態(tài)保護資金以中央、省級財政補助為主,多元化的保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若爾蓋國家公園創(chuàng)建工作專班看來,創(chuàng)建若爾蓋國家公園,有助于理順現(xiàn)有的保護和管理體系,將重要的濕地-草原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和高寒泥炭沼澤完整地、原真地保護好,以滿足黑頸鶴等珍稀物種種群不斷壯大的需求;既保證黃河上游水源涵養(yǎng),又促進高原牧區(qū)生態(tài)保護與社會經(jīng)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目前,我們的科研工作,主要是配合外面的科研院所來做?!比魻柹w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索郎奪爾基說,創(chuàng)建若爾蓋國家公園,將會加大對若爾蓋濕地的保護力度,進而加大對當?shù)乜蒲械裙ぷ鞯闹С至Χ?,有助于引入更多人才、項目、資金。

        (責編: 于超)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守護“中國西部高原之腎” 這塊濕地在不斷升級

          得益于今年豐沛的雨水,5月中旬的四川若爾蓋國家濕地公園已經(jīng)披上了盎然的綠意。行走其間,不時能看到黑頸鶴。它們從位于云南的越冬地遷徙回來,在若爾蓋濕地開始新一輪的繁衍。 [詳細]
        • 花湖有約 今年首批黑頸鶴提早歸來

          3月6日清晨,雪后陽光下,數(shù)千只黃鴨、赤麻鴨、藏鴛鴦、棕頭鷗、斑頭雁等飛禽在光影交錯的若爾蓋花湖嬉戲翱翔,為初春的高原濕地平添靈動與生機。[詳細]
        亚洲制服丝袜av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无码视频在线a,成人片无码中文字幕免费,亚洲无码91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