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巴塔青:致富不忘家鄉(xiāng)人
今年38歲的旦巴塔青,家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qū)乃瓊鎮(zhèn)波瑪村。他的人生經歷了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小時候,因家境貧寒,小學畢業(yè)后他就不得不輟學回家,偶爾打打臨工,更多的是幫家里干農活。20歲時,不甘平庸的他,為了闖出一番自己的天地,嘗試過很多不同的工作,當過廚子、賣過衣服,甚至還在拉薩街頭擺過地攤。
現(xiàn)在,已是村里致富帶頭人的旦巴塔青,回想起曾經走過的每一個腳印,都成了他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回憶起當廚師的那段日子,旦巴塔青感慨地說,當時每月工資可以拿到5000到6000元不等,相當于普通公職人員的待遇。在很多親戚朋友看來,小學畢業(yè)的他能拿到這么高的工資,應該很知足了,應該踏踏實實地過日子了。但這時的旦巴塔青卻產生了新的念頭。
2010年,偶然從朋友那里聽到養(yǎng)藏雞能賺錢,旦巴塔青便“蠢蠢欲動”起來:自己何不學著養(yǎng)養(yǎng)藏雞?!白约簩Σ仉u有一點了解,而且堆龍德慶區(qū)里也有養(yǎng)藏雞的,不會也可以學?!庇辛讼敕ê?,他便帶著在外打拼積攢下來的積蓄,回到了村里,籌備著辦一個養(yǎng)雞場。
萬事開頭難。建養(yǎng)雞場開始后,旦巴塔青才發(fā)現(xiàn),就自己那點積蓄根本不夠蓋一座雞舍。于是他就四處借錢,終于湊了14萬元把雞舍蓋好了。然后又馬不停蹄地開始找品種純正的藏雞雞苗。
“雖然那時候對藏雞了解一些,但離專業(yè)養(yǎng)殖藏雞還有一段距離。所以也鬧過烏龍。剛開始那會兒,我誤把普通白雞當成藏雞買了回來,損失了好幾萬塊錢……”回憶起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艱難,旦巴塔青說,自己差點兒打退堂鼓。
通往成功的道路困難重重,但旦巴塔青卻沒有就此放棄。他著手到拉薩的養(yǎng)雞場實地學習養(yǎng)殖技術,引進新的設備,慢慢掌握了技巧。期間,他還碰到資金周轉不開等困難。但在當?shù)卣膸椭?,他申請到了扶持項目,使養(yǎng)殖場順利地步入了正軌?!霸谖易罾щy的時候,是政府拉了我一把,我才有了今天的成績?!钡┌退鄬Υ顺錆M感激。
從2012年開始,旦巴塔青每年都從養(yǎng)殖場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資金,給村里的30戶貧困家庭送錢、送米、送油等物資。后來他意識到,要想讓這些貧困鄉(xiāng)親真正走出貧困,還需幫助他們掌握一門真正的脫貧技術。為此,2015年,旦巴塔青給每戶貧困戶送去了15只雞苗,手把手教他們養(yǎng)殖技術,鼓勵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告別貧困。
2017年,在成為波瑪村4組雙聯(lián)戶戶長后,旦巴塔青想得更多更遠了。他決定把自己的廚藝也充分利用起來,在村里開起了餐館,還免費教貧困戶做菜,并給他們傳輸市場觀念。
如今,旦巴塔青已是村里的致富“領頭羊”。在他的計劃中,除了餐館,還計劃利用當?shù)氐馁Y源打造旅游特色產品,幫助帶動更多的鄉(xiāng)親富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勤勞致富新生活 —旦次的脫貧故事
來自西藏阿里地區(qū)改則縣的易地扶貧搬遷戶旦次,過去和全家生活在察布鄉(xiāng)牛噶修村的帳篷里,不通電,飲水也十分困難,一年下來的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詳細] -
宣傳扶貧政策 講述脫貧故事 西藏拉薩市曲水縣達嘎鄉(xiāng)三有村開通脫貧攻堅調頻廣播
連日來,西藏拉薩市曲水縣達嘎鎮(zhèn)三有村通過廣播,用藏漢“雙語”對扶貧政策、扶貧新舉措進行及時宣傳播報,既展示廣大基層扶貧人員的風采,又鼓舞更多的人走向致富的道路。 [詳細] -
一聲“噶真切”,一條脫貧致富路
2019年西藏自治區(qū)19個貧困縣(區(qū))摘帽、1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累計實施2639個產業(yè)扶貧項目,帶動23.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