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教育

        那曲教育“行”|“用無限的愛滋潤有限的‘礙’”

        發(fā)布時間:2023-09-08 10:34:00來源: 人民網(wǎng)

          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特殊教育學校里,傳來了一組充滿矛盾的聲音——輕揚悠長的純音樂和重重敲擊桌面的“咚咚”聲。

          陶藝室內(nèi),一位患有情緒障礙的孩子正在特教老師陳雙燕的陪伴下吃勁地揉捏著泥巴,一旁的手機正播放著輕緩的鋼琴曲。用音樂治療焦躁,用陶藝安撫失控,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蔣濤解釋道:“玩泥巴,是給控制不了情緒的小孩最好的情緒解決方式,也是最安全的方式。”


        圖為陶藝室內(nèi),陳雙燕和學生在捏泥巴。

          然而,這種看似簡單的陶藝制作對于特殊學校的學生而言卻是極為困難的。陳雙燕把揉搓成圓柱狀的泥巴遞給孩子,“你需要教他千千萬萬遍,學生才會有一定的感覺,這是一種機械性的記憶?!比缃裨诖藞?zhí)教五年的陳雙燕對特殊教育雖頗有經(jīng)驗,但在初次接觸這群孩子時,仍需要一個調(diào)整心態(tài)和學習特殊教育相關知識的過渡時間。“在上課的時候,有情緒障礙的小孩會突然起立,拍桌子。如果沒有特殊知識,真的教不了”。因此,特殊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會經(jīng)過特教知識、師德、心理的培訓,切實將美育踐行到對特殊兒童少年的教育引導中。


        圖為培智美工教室內(nèi),在特教老師輔導下繪畫的學生。

          為幫助這些患有視障、聾啞、智障三類殘疾的兒童少年“補償缺陷,掌握技能,學會生活,適應社會”,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除了有緩解情緒障礙的陶藝室,還設立了培智美工教室、多感官教室、康復治療室、藏式模擬家庭,以及針對職業(yè)教育班規(guī)劃的茶藝室、烘焙間和剛引入的咖啡角等。辦學十年,學校以“勞動教育”主題為實踐探索,重點開展基于生存能力的勞動課程,讓殘疾兒童少年擁有在社會立足的一技之長。


        圖為培智美工教室。


        圖為康復治療室。

          13歲的拉巴卓瑪和15歲的益西措姆正是體驗職教班咖啡課的學生,她們相較于其他學生擁有更強的專注力和動手能力,一天便能熟練操作咖啡機。在帶教老師次旦卓嘎看來,“她們雖然是學困生,但其實看上去和普通小孩沒有什么不同?!?/p>


        圖為次旦卓嘎(中)和拉巴卓瑪(右)、益西措姆(左)在制作咖啡。

          面對孩子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學校校長次仁拉姆認為需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身體情況和興趣愛好,因人而異地找到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和教學設計,并提出“慢一點、細一點、專一點”的教育理念?!拔覀円怕_步,等待不同花期的孩子開花。我們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用川流不息的毅力挖掘孩子的潛能。我們要細化教學設計,進行單元拓展和主題教學。我們要用專業(yè)的知識應對孩子的多樣性?!贝稳世氛f。


        圖為那曲特殊教育學校次仁拉姆校長。

          據(jù)悉,那曲特殊教育學校實行文化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康復教育三位一體的辦學模式,始終貫徹“用無限的愛滋潤有限的礙”的辦學理念。通過實踐,該校學生做出具有民族特色縫紉產(chǎn)品180多種、編織20多種、卡墊6種、烘焙20多種、陶藝作品100多種等。截至目前,已有65名學生先后完成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中職升學、隨班就讀、考入大學。未來,學校還將創(chuàng)建培智職業(yè)教育基地,使之既能作為學生的就業(yè)基地,保證學生的收入來源,又能整合資源作為教學的實踐基地。


        圖為特殊學校一位聾啞學生的陶藝作品《溫馨的鳥巢》。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制服丝袜av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无码视频在线a,成人片无码中文字幕免费,亚洲无码91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