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2018:大師謝幕 文藝不散場
2018年,對于中國文藝界來說,是難忘的一年。
李敖、金庸、二月河,饒宗頤、丁廣泉,單田芳、常寶華、師勝杰,朱旭、李詠、盛中國、布仁巴雅爾……天堂里,又多了一張張熟悉的面孔。
斯人已逝,但經(jīng)典永流傳。他們曾在各自的年代熠熠生輝。他們的選擇和堅守,讓人難以忘懷,同時也成為照亮年輕人前進的明燈。
資料圖:香港著名作家查良鏞(金庸)。中新社記者 王麗南 攝
撿拾那個年代的落英,先從金庸說起。早年,他曾以林歡之名編寫劇本,又以姚馥蘭之名撰寫影評。后來,才以金庸之名寫武俠小說。
縱觀金庸一生,他手上始終“握筆”,左手寫武俠,雕刻人生百態(tài);右手寫社論,道盡世間冷暖。
他“拼了性命”來辦《明報》,又用“玩玩”的心態(tài)寫小說,筆耕不輟。
名滿天下,但金庸卻覺得,學(xué)問不夠,是他人生的一大缺陷。他說:“做學(xué)問是自己得益的,可以有快樂的?!?/p>
什么才是做學(xué)問的標桿?在金庸心里,恐怕就是饒宗頤。他曾說:“有了饒宗頤,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p>
資料圖:饒宗頤。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這話說得不虛,饒宗頤是國學(xué)大師,經(jīng)史子集、詩詞歌賦、甲骨文梵文,無一不通。他和季羨林并稱為“南饒北季”,而季羨林說:“我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p>
饒宗頤說,他家以前開有四家錢莊,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個玩物喪志的公子哥兒,但命里注定他要去做學(xué)問,于是他成了一個學(xué)者。
他少有英才,17歲加入學(xué)者云集的禹貢學(xué)會,20出頭便被聘為中山大學(xué)研究員。
資料圖:盛中國攜夫人瀨田裕子在天津演出。中新社發(fā) 佟郁 攝
在音樂界,小提琴大師盛中國也屬于天才,他自幼受嚴格的音樂訓(xùn)練,5歲學(xué)琴,7歲演出,9歲即令無數(shù)聽眾傾倒。成年后,他憑借一曲《梁?!窊P名天下……
天才難尋。不過,人生即便寫一本短短的但卻有益的書也足夠了。當藝術(shù)家們把最寶貴的歲月和激情投入創(chuàng)作中時,真正感染人的作品就誕生了。
資料圖:二月河。中新社發(fā) 宋大鵬 攝
二月河是個“半路出家”的小說家,直到40歲才開始創(chuàng)作。他白天上班,夜里寫作到凌晨三點。實在熬不住就猛吸幾口煙,有時為了清醒頭腦,還用煙頭燙手腕。這才陸續(xù)陸續(xù)寫出了《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二月河的戰(zhàn)友曾說,他能有此成就,與其勤奮、看書如饑似渴分不開。
同為作家,李敖也是如此。
他筆鋒犀利,敢說敢言,無論發(fā)生什么大事,他的批判言論總會如約而至。但很多人忽視了,他也很勤奮,讀書寫字從不間斷。他曾說,自己這輩子寫過的字超過2100萬,是魯迅的3倍。
李敖資料圖。中新社發(fā) 袁宏偉 攝
李敖出生于1934年,年輕時曾兩度入獄。作為同齡人,單田芳的前半生也受過不少苦。雖出生于曲藝世家,但他年輕時卻一心想逃脫這一行,去做個醫(yī)生或工程師。
他考上了大學(xué),但因為父親入獄、母親離婚,他又生了大病,這才開始學(xué)評書。40多歲時,又重新干事業(yè),從茶社走出去,到電臺和電視臺上說書。誰想到,這一說竟風靡全國。
相聲大師常連安促使相聲從街頭走向室內(nèi)劇場,其子常寶華則見證了相聲逐步走進電臺和電視。
常寶華跟侄子常貴田是一對搭檔,今年,叔侄倆卻相繼離世。自幼說相聲,但相比“腕兒”,常寶華更喜歡用“蔓兒”稱呼自己。因為觀眾是土壤,沒有土壤誰也成不了“蔓兒”。
常寶華9歲即登臺演出,相比之下,同是1930年出生的朱旭可算是大器晚成,60多歲才演了《變臉》《洗澡》等電影,被大眾所知。
朱旭的表演以松弛不留痕跡著稱,但一切的不留意都是下苦功得來的。他把那句“會演戲的演人,不會演戲的演戲”當成座右銘,抄劇本是他多年的習(xí)慣,抄成紙條隨時看,直到角色化在他身上。
有人說,藝術(shù)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表現(xiàn),因此無論在什么時期,藝術(shù)都應(yīng)該是時代的藝術(shù)。
它像一臺顯微鏡,揭示出藝術(shù)家自己心靈的秘密,也揭示出我們所有人共有的秘密。
因此,我們贊嘆李敖的鋒利,也愛他的狂妄。
我們沉迷于金庸的武俠江湖,做著自己的英雄夢。
我們喜歡單田芳的“且聽下回分解”,那像是從過去傳來的聲音。
我們仔細琢磨常寶華的《帽子工廠》,時常還被逗樂。
我們對老爺子朱旭的表演豎大拇指,他讓“姥爺”有了具體形象。
我們被盛中國的《梁祝》折服,他演奏的是一個時代的聲音……
金庸的作品承載了太多回憶。郭靖、楊康、段譽、虛竹、張無忌、趙敏……再不愛武俠的人,總也能聽說過一兩個。很多人對江湖的理解,幾乎可以等同于對金庸作品的理解。
“凡有水井處,皆聽單田芳?!苯诸^巷尾,誰會不記得那個沙啞卻清晰的嗓音?從《三俠五義》到《隋唐演義》,“單田芳”這個名字連綴起那些年最美好的記憶。
李詠。中新社發(fā) 王志德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李詠的離去讓人深感遺憾。有位網(wǎng)友形容,“永遠忘不了當年守著電視機,等著看他主持節(jié)目的情形。記得他的笑容,也記得他意氣風發(fā)的模樣”。
她說,那天李詠去世的消息刷屏,她的眼圈一下子紅了?!拔依斫怆娨暼说睦酆托量?,也一下子想到了今年自己的種種辛酸。他們的離開一下子提醒我,我已經(jīng)離過去的歲月很遙遠,我需要直面人生的危機了?!?/p>
有人說:一個時代結(jié)束了,80后在老去,90后即將面對“中年危機”。
那么,人生到底該怎么度過?
如果你問金庸,他也許會回你八個字:“大鬧一場,悄然離去?!?/p>
如果你問單田芳,他會說:“人生其實就一個字:熬?!?/p>
如果你問饒宗頤,他會告訴你:“一個人在世上,如何正確安頓好自己,這是十分要緊的?!?/p>
二月河則會親身示范,寫《康熙大帝》是他一生中最焦慮的時光,頭發(fā)大片大片地掉,但他終于完成了。他說,這就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沙漠旅行,疲憊不堪,但只要穿過沙漠,前面就是綠洲。
時光流轉(zhuǎn),歲月不會因為任何人停下向前的腳步。
兒童會變成少年,少年也終究會長大成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
-
西藏拉薩市文化局召開民間藝術(shù)團工作會
拉薩市文化局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年終歲末,全市民間藝術(shù)團要開展好2019年“三大節(jié)日”暨農(nóng)閑時節(jié)“文藝送下鄉(xiāng)”各項工作。[詳細] -
堅守文學(xué)藝術(shù)的美感與尊嚴——談網(wǎng)絡(luò)文藝的價值訴求
習(xí)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tài),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詳細] -
40年,文化自信筑基文藝高峰(逐夢40年)
把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對美的講究與當代中國人對美的追求結(jié)合起來,特別是要挖掘革命文化、紅色文化給人以美的感動的強大力量,在新的文藝實踐現(xiàn)場高揚中華美學(xué)旗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