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時政

        澳大利亞被“隱匿”的公民

        發(fā)布時間:2024-01-11 10:21:00來源: 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藺紫鷗 光明日報通訊員 方惠旌

          日前,澳大利亞各地一些議員頻頻提出針對原住民文化的動議。1月8日,一名西悉尼議員稱,如果他新成立的政黨“我們的當?shù)厣鐓^(qū)”在9月份的選舉中贏得多數(shù)席位,將取消原住民儀式??膊m市議員克里斯圖表示,原住民的“歡迎來到我們的國家”等儀式并不代表他的選民,繼續(xù)執(zhí)行原住民政策是沒有意義的,只是在迎合“少數(shù)人”。

          這些議員在原住民問題上之所以變得更加大膽,原因在于“原住民之聲”公投失敗。2023年10月,澳大利亞“原住民之聲”公投落下帷幕,以全國60.1%的選民反對以及各州和領地多數(shù)反對的結果告終。從某種意義上看,這意味著自上而下由憲法改革解決原住民代際問題、保障原住民權益的計劃宣告失敗,澳大利亞現(xiàn)任政府想要加速推進非原住民與原住民和解進度的希望已然落空。

          不平等問題層出不窮

          在澳大利亞“原住民之聲”公投中,選民需要選擇是否同意澳大利亞在憲法中承認原住民,并設立一個能在相關問題處理中代表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向聯(lián)邦議會和政府提出意見的機構。如公投成功,該機構將設置24名成員,代表澳大利亞各州、各領地、托雷斯海峽及偏遠地區(qū)的原住民就相關問題提出建議。

          雖然澳大利亞原住民已在爭取權益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不平等問題依舊層出不窮。澳生產(chǎn)力委員會2020年公布的一份“縮小差距”年度數(shù)據(jù)匯編報告顯示,原住民在健康、教育、住房等社會經(jīng)濟條件方面的改善效果甚微。報告指出,女性原住民平均壽命低于非原住民7.8歲,男性則低8.6歲;原住民兒童被帶離家庭的概率是非原住民的10.6倍,教育和文化傳承問題明顯;原住民就業(yè)面臨困難,2021年原住民就業(yè)率僅為55.7%左右,而非原住民就業(yè)率一直在70%以上。

          在此背景下,“原住民之聲”應運而生,致力于協(xié)助議會解決原住民問題,在相關問題上提供原住民的視角。然而,這個活動遭到了非議。原住民維護自身權益會侵害非原住民權益、干擾議會決定、分裂國家等言論,被媒體和政界人士反復傳播。這無異于在原住民和非原住民之間豎起一道高墻,使兩者之間的隔閡日益加深,讓非原住民支持提案成為天方夜譚。與此同時,“原住民之聲”宣傳的滯后和不充分也導致其在此次公投中錯失先機。澳社會活動家吉爾·加拉格爾表示,關于“原住民之聲”的宣傳工作開展得太晚,很多民眾甚至完全不了解這一提案,讓反對者和保守派有機可乘。

          殖民歷史陰魂不散

          原住民問題是原住民與非原住民之間難以磨滅的隱痛,是殖民歷史留下的難解之結。

          雖然殖民者在踏上澳洲大陸后曾與原住民有過短暫的“和平期”,但很快殖民者對于原住民的歧視和排擠加劇,對當?shù)刭Y源的需求加大,使得雙方關系迅速惡化并最終決裂。原住民的土地被殖民者無情圈占,昔日圣地上筑起了西式建筑,生活物資采集地被禁止入內(nèi)。被逼無奈的原住民只好奮起反抗,但由于人數(shù)和武器上的差異,大量原住民死于土地沖突,幸存者則成為奴隸或被監(jiān)禁。

          1820年至1832年間,由于土地沖突,英國殖民者和塔斯馬尼亞原住民之間爆發(fā)了“黑色戰(zhàn)爭”。沖突中,原住民男性被屠殺,婦女被擄走和強奸,兒童被綁架做勞工。加上疾病的肆虐和嚴苛的封鎖政策,原住民原本溫馨的家園變?yōu)榈鬲z。1876年5月,最后一位塔斯馬尼亞原住民婦女特魯卡尼尼去世,這一種族從此滅絕。

          如今,土地和水資源的所有權問題仍是阻礙原住民和非原住民和解的難題。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8年,新南威爾士州原住民在10年中水資源占有率下降17.2%。

          殖民者對于原住民的迫害不僅體現(xiàn)在物質(zhì)資源的侵占,也在于對語言文化的同化和控制。1910年至1970年間,在政府的支持下,大約10萬名原住民兒童被送到白人家庭和專門機構收養(yǎng),接受“白人化”訓導。兒童遠離家人和族群,離開特有的語言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被迫學習和使用英語,被迫改變姓名,成為“被偷走的一代”。

          這一系列政策在澳大利亞社會埋下了偏見和歧視的種子,使原住民至今在生活中仍面對諸多不平等對待。根據(jù)一份來自莫納什大學的報告,2017年至2019年間,至少遭受過一種形式歧視的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的比例從28.6%大幅上升至52.1%,這一數(shù)字至2021年仍然高達49.7%。司法的天平也沒有在原住民問題中保持平衡,在押犯人中的原住民比例遠遠高于他們在總人口中的比例,特別是在澳北領地,在押犯人中原住民的比例高達84%。

          原住民平權道阻且長

          自從殖民者踏入這片平靜安樂的“伊甸園”,他們對原住民的區(qū)別對待就從未停止。原住民追求平等之路,可謂道阻且長。

          1936年1月,托雷斯海峽島民工人進行了長達9個月的海上罷工,反對長期以來的不平等待遇,強烈控訴“保護者”麥克萊恩實施的夜間宵禁、掌控生活、托管島民船只等政策。迫于托雷斯海峽島民在潛水采珠行業(yè)勞力市場中的重要影響力,澳當局不得不對此次罷工給予重視。最終,“保護者”被撤職,島民們的薪資水平上漲,獲得了基本尊重。3年后,澳當局出臺法案,承認托雷斯海峽島民是獨立的原住民群體,有權投票并選舉地方政府主席和議員。此次托雷斯島民罷工是第一批有記錄的原住民罷工之一,對多年來備受壓迫的原住民來說無異于一針強心劑,鼓勵他們以罷工形式邁出了平權的第一步。

          青年和學生也受到罷工運動的鼓舞,持續(xù)參與原住民平權斗爭中。1965年2月,一場由悉尼大學學生查爾斯·帕金斯領導,為期15天的“自由之行”得到廣泛關注。帕金斯一行人采訪并整理了原住民在公共場所受歧視的痛苦經(jīng)歷,鼓勵并協(xié)助原住民發(fā)起游行消除偏見,將新南威爾士州原住民被邊緣化這一問題納入了國內(nèi)外媒體的視線。隨著“自由之行”被廣泛報道,大大小小的抗議活動在澳大利亞境內(nèi)舉行,譴責種族歧視者的聲浪響徹該國。1967年,澳大利亞政府圍繞修改憲法發(fā)起全民公投,得到了90%多選民的支持。自此,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被納入人口統(tǒng)計,并享有制定法律的權利。

          1997年,針對原住民兒童的報告《帶他們回家》發(fā)表,詳細闡述了澳政府實施的針對性政策對原住民社區(qū)造成的幾代人創(chuàng)傷。為了銘記過去對原住民兒童造成的傷害,澳大利亞社區(qū)團體聯(lián)盟于1998年5月26日舉辦了第一個“國家道歉日”。此后的10年中,原住民兒童的教育發(fā)展問題受到持續(xù)關注。2008年,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代表聯(lián)邦政府終于正式就“被偷走的一代”所遭受的虐待致歉。這一天也成為澳大利亞原住民與非原住民達成和解的歷史性一天。

          在2017年“國家道歉日”期間,《烏魯魯內(nèi)心宣言》被提交給澳全國制憲議會,成為原住民問題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步。宣言呼吁在澳憲法中設立“原住民之聲”和“馬卡拉塔委員會”來監(jiān)督澳政府“達成協(xié)議”和闡述“真相”的過程。由此,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和解問題逐漸成為澳政府政績考察的重要一項。

          但是,時至今日,土地和水資源的歸屬問題、原住民自治問題,以及與非原住民的和解條約等保障原住民社會地位等重要問題,依舊沒有取得實質(zhì)性進展,而這些才是保障原住民文化能夠更好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澳大利亞有輿論指出,“原住民之聲”公投的失敗,使這些問題的解決變得更加困難,同時凸顯維護原住民文化習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唯有以平等與尊重的姿態(tài),履行保障原住民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義務,才能讓殖民歷史帶來的傷痛逐漸被真誠撫平。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1日 12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制服丝袜av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无码视频在线a,成人片无码中文字幕免费,亚洲无码91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