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時政

        淺談端午服飾的文化語境

        發(fā)布時間:2023-06-25 09:46:00來源: 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光明書話】

          作者:張志春(陜西師范大學(xué)教授)

          從古代走來的端午節(jié),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個認(rèn)知度高、參與性強的節(jié)日。數(shù)千年的記憶積淀于此,過端午仿佛捧讀一部大書,一頁頁內(nèi)蘊厚重而令人蕩氣回腸。粽子、艾草、龍舟等無一不是常讀常新的端午意象。而端午服飾,就更典型,更值得言說了。

           端午服飾是基于實用的狂歡美飾

          傳統(tǒng)美飾源頭往往是官方。五代花蕊夫人《宮詞》寫得鮮美輕盈:“端午生衣進御床,赭黃羅帕覆金箱。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縷長?!鄙录歹r衣、夏衣,時尚的裝飾。時尚者,追求永恒新穎也。自古文人墨客更多文字?jǐn)⑹拢仁怯涗浺彩亲允?。如陸游《乙卯重五詩》:“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钡搅吮姸嗟钠匠H?,更多的是口頭敘事與穿著踐行。歲歲年年,無論是龍舟競渡者爭先恐后的帥氣扮裝,或是破解惡月之邪而鑼鼓喧天的驅(qū)儺奔騰,或是作為龍的子孫身著彩裝的圖騰扮演,或是紀(jì)念屈原伍子胥的蕩舟尋覓……自古而今,千變?nèi)f化,但色彩主體仍多祥瑞的紅黃二色。

          相對于表演類服飾,生活類依然千飾萬扮,美不勝收。明代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jié),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飾小閨女,盡態(tài)極妍?!庇终f燕京“已出嫁之女,亦歸寧簪以榴花,曰女兒節(jié)?!薄肚寮武洝罚骸皨D女簪艾葉、榴花,號為端午景?!惫饩w《昆新兩縣續(xù)修合志》:“婦女首簪榴花、艾虎于髻。”若再追溯,唐代端午更以簪石榴花為時髦……如同陽光照亮山川大地,香包馨香彌漫,石榴癡烈鮮靚,古今上中下都因美而悅目悅神,欣然共建這一服飾語境。端午節(jié)之所以又稱為女兒節(jié),就在于它著意刷新了生命個體的視覺形象,使之在升華中得到關(guān)注與欣賞,從而恒久地滋生超越性的美飾狂歡。

          端午服飾是神話語境的形式積淀

          如果說龍舟服飾著意于表現(xiàn)張揚的話,那么遍及九州的五毒衣則有著神秘的意蘊?;蛟S五毒衣出現(xiàn)本身就有典型意味,成為發(fā)生學(xué)上端午“惡月說”的重要文例證。五毒圖紋或刺繡于裹肚,或綴飾于背心……關(guān)鍵它能震懾五毒于掌控之中,因而成為男女老幼的護身符。更有不少地方直接將小孩扮飾為老虎意象:穿虎紋衣裳,戴虎頭帽,穿虎頭鞋,沾雄黃酒在小腦門畫“王”字……總之要扮成小老虎。小孩形象一經(jīng)刷新便平添許多意趣。再稍稍追究,個中意蘊深深深幾許啊。

          同時,艾蒿不僅插于門庭,且以佩飾融入服飾境界?!渡教盟量肌m集》卷十一:“端午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虎,粘艾葉以戴之?!标愇撵m《歲時廣記》卷二十一:“王沂公《端午貼子》云:‘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云七寶車’”;《清嘉錄》:“婦女簪艾葉”;光緒《昆新兩縣續(xù)修合志》亦云:“婦女首簪榴花艾虎于髻;”《歲時雜記》說,宋端午男女艾蒿插頭,且艾蒿上裝“蜈蚣、蛇、草蟲之類,及天師形相……”;《帝京景物略》記載明北京女子端午頭上“簪五毒、五瑞花草”;吳曼云《江鄉(xiāng)節(jié)物詞小序》:“杭俗,婦女制鄉(xiāng)帶絕小,貯雄黃,系之衣上,可辟”……看來,這一系列貫通古今、覆蓋官民的服飾意象是大有意味的。它頗似圖騰同體的神圣行為而增益生命的自信與從容。從《詩經(jīng)》“彼采艾兮”的唱嘆,到艾葉入八寶圖譜而為服飾圖典,便知端午簪戴寓意祥瑞神秘、博大深邃。初看頗多童趣,生意盎然,然而它卻是遠古圖騰與神話的現(xiàn)代遺痕。而飾艾為虎也值得追溯。我們從春節(jié)門神的傳統(tǒng)神話中可知,虎原是滅絕一切妖魔邪惡的裁決性超級力量。它赫赫有威而成為佩飾,恰是取其避邪之意。且不說那虎與猴原本是古代十二章紋中尊彝的中心意象,也不說鎮(zhèn)宅護生的神話傳統(tǒng),僅就蹲踞臂膀的服飾語境來看,仿佛如同那神奇的脊獸駐守在屋宇之上,給人們以藍天晴闊、心地坦然的從容之感。

          還有熟稔的五彩繩。因其青、紅、白、黑、黃五色的絲線為環(huán),系手腳之腕為飾,又稱五彩縷、五色絲。五色齊備,聚為一束,這在中國文化格局中有著非常的意味。當(dāng)傳統(tǒng)的神話思維與五方崇拜結(jié)合起來時,五色與五方大帝、五獸等共時性相融;五色又與歷史朝代歷時性相吻,從而構(gòu)筑成了一個意象紛繁的博大神秘世界。簪戴披掛在身,如云如霧互滲互融,融入了天地人神并在的世界。

           端午服飾是令人心往神追的儀式建構(gòu)

          既然服飾不斷滋生天然的“萬有引力”,既然服飾積淀厚重而氛圍神圣崇高,那么,古往今來不同向度的人物自然聚攏而來。權(quán)力便可化超自然力量,儀式性掌控了服飾,便掌控了資源與人心。唐太宗對長孫無忌、楊師道說:“五月舊俗,必用服玩相賀。今朕各賜君飛白扇二。”唐代便有了賞賜衣帶習(xí)俗?!吨腥A古今注》說唐貞觀年間,賜文官黑玳瑁腰帶,武官黑銀腰帶。《舊唐書·李元纮傳》載傳主曾于端午節(jié)受賜紫服金魚。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詩句:“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辈恢恢性醭?,就是邊遠殿堂也仿此朝儀。《遼史·禮志》寫遼金帝國也要看樣學(xué)樣。端午時節(jié),皇帝維系長壽彩縷才能升座,臣僚們也以獲賜壽縷為榮。

          杜甫五律《端午日賜衣》便寫出了在外界看來輝煌而神秘的殿堂內(nèi)的節(jié)日服飾新景象:“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xì)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外濕,當(dāng)暑著來清。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是的,我們身臨其境地想想,遠在大唐宮禁之內(nèi),在一個充滿期待的日子里,突然接收到扮飾儀態(tài)遮蔽身心的饋贈之物,這些接受御賜新衣的宮女們怎不漫卷衣袖喜欲狂呢。嶄新的宮衣原本天子名牌,而又節(jié)日初穿,細(xì)葛精致,綾羅飄逸,合體不必說,暑熱時披掛在身心舒泰清爽無比,況又是最高人物所頒所賜,那衣物的內(nèi)蘊頗值品咂,終身感恩才對呢。

          任何一種文化都是大傳統(tǒng)與小傳統(tǒng)的集合體??v觀古今,天子皇家自有供奉,朝臣宮女官吏自有賞賜,而平民百姓的衣裳穿戴都在兩只手上。他們的節(jié)日服飾雖有向上看齊的模擬性,但也有著禮不下庶人的寬松和自由。于是端午節(jié)民間服飾便沒了剛性的規(guī)定,更未坐實到具體款式、色彩、面料、圖紋等,但每逢節(jié)日人們還是要穿戴一新的,還是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著裝習(xí)慣的。否則,老舍《端午》一詩怎會有“端午偏逢風(fēng)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的敏感與遺憾呢?再向前看,宋代謝逸怎會有“病臂懶纏長命縷,破衣羞帶赤靈符”(《端午絕句二首》)一類意在言外的牢騷呢?

          既然服飾有了儀式性積淀,既然官方可以賜衣,那么基層民眾則無妨禮尚往來、平等互惠式的饋贈衣物,這是呼應(yīng)?;蚪z織手鐲,送紗羅衣裙,或府綢衣料,或香包肚兜,或夏衣手巾……不只自己制作穿戴,而且使之成為親情與愛情的凝聚模式。神秘崇高的語境平添親切意味,相沿成俗自古而今。都說儀式是行動著的神話,看來端午服飾在民間真的是動態(tài)演繹著的神話,是形象敘述中的儀式。

          由此人們便知曉了端午服飾是怎樣的一種語境。古今上下的呼應(yīng)之時,彼此的你來我往間,服裝飾物的傳情達意中,節(jié)日的氛圍就此烘托起來,人與人之間溫馨的文化平臺就此搭建起來。這是美美與共的互邀,這是親情延續(xù)的凝聚。每一種款式,每一件飾物都無不指向了神圣與神秘,而材質(zhì)、色彩、圖紋等等的精美舒貼,又使其作為“惡月”的遺痕漸漸風(fēng)化。服飾的語境輻射與滲透而來的,是相互間真誠的關(guān)心和祝福。年年如斯的節(jié)日氛圍,不斷滋生著新意與溫馨,傳承,積淀,而千古不磨。如此這般的民族文化生命的基因,沉浸其中者自不難感受到人類智慧的光芒。

        (責(zé)編:李雅妮)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亚洲制服丝袜av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无码视频在线a,成人片无码中文字幕免费,亚洲无码91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