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五星出東方》靠什么“出圈”
光明日報記者 李笑萌
1995年10月,在新疆和田地區(qū)民豐縣尼雅遺址,一條繡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漢代織錦護臂從古墓出土。2022年2月11日至13日,大型舞劇《五星出東方》在國家大劇院連演三場,場場受到觀眾熱捧,這已是該劇自2021年6月首演以來的第四輪演出。不僅如此,在虎年春節(jié)和元宵節(jié)期間,這部以一方長18.5厘米、寬12.5厘米的漢代織錦護臂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舞劇,登上多個衛(wèi)視和網(wǎng)絡平臺。其中的“錦繡”漢唐舞、“遠古的呼喚”龜茲壁畫樂舞等舞段更是火爆“出圈”,讓不少網(wǎng)友感嘆“文化與視覺的融合表達很驚艷”,直呼“文化自信撲面而來”。2月15日,在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中國文聯(lián)文藝評論中心、北京演藝集團共同主辦的觀摩研討會上,文藝評論家與主創(chuàng)團隊對舞劇《五星出東方》的創(chuàng)作過程及其美學價值、社會價值和傳播價值進行了剖析。
一次對文物IP的藝術解讀和釋放
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從黃沙中重見天日,千年前西域的時空之門也被叩響——舞劇《五星出東方》正是由此拉開帷幕,在大漠漫卷的風沙中,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的成員們與觀眾一起走進了遙遠的歷史現(xiàn)場。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是中國各民族交流交往和互通互融的見證,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舞劇《五星出東方》以此為創(chuàng)作起點,演繹了漢朝戍邊將領奉在精絕古城與北人首領之子建特、精絕首領之女春君之間從劍拔弩張到并肩攜手,從素不相識到深深認同并結下深厚情誼的動人故事。
舞劇中,“精絕城”“奉”“春君”等名稱和名字,都不是憑空虛構,而是依據(jù)尼雅木簡的內容編排而成。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川看來,舞劇《五星出東方》最突出的藝術創(chuàng)新點,在于運用舞蹈想象力激活了深埋于邊疆考古遺物中的那些鮮活故事,將考古遺物想象為多個層面的舞蹈藝術景觀。
以文物為核心展開創(chuàng)作,主創(chuàng)團隊面臨的第一個挑戰(zhàn)就是織錦護臂可利用的線索非常有限。舞劇《五星出東方》從醞釀創(chuàng)排到正式登上舞臺歷時兩年,北京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佳琛介紹:“主創(chuàng)團隊曾赴新疆和田采風,從考古史實、當?shù)孛袂?、民族服飾、民族音樂等方面提煉藝術語匯,為創(chuàng)作積累了珍貴的素材?!?/p>
對于編劇、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許銳來說,十二易其稿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一次“痛并快樂”的體驗:“其間,涉及歷史、文物、哲學、宗教、舞蹈、音樂等方面的研討會開了無數(shù)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是學習提高的過程?!睅纵喲莩鱿聛恚髌肥盏降姆错懥钤S銳驚喜:“有很多普通觀眾非常打動我,一位網(wǎng)友觀看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了一個劇本,故事情節(jié)、人物都特別好,觀眾的喜愛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p>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秘書長徐粵春表示,雖然舞劇《五星出東方》講述的是一段虛構的故事,但它以高超的藝術手段巧妙還原邊疆地區(qū)民族融合的歷史,通過藝術真實的典型化實現(xiàn)歷史真實的活化。
一場多維舞臺呈現(xiàn)的視聽盛宴
在精絕城首領款待賓客的夜宴上,舞者們身著華美服飾,手持蓮花燈翩翩起舞,仿佛龜茲壁畫中的仙子下凡。隨著奉向春君和建特盡情講述故鄉(xiāng)長安的繁華與喜樂,舞臺遠景處一臺織布機若隱若現(xiàn),古琴聲起,不驕不躁、端莊大氣的漢唐舞姿展現(xiàn)出“織錦”的意蘊。一段以龜茲樂舞為基礎,結合當代舞蹈語言創(chuàng)作的“燈舞”與一段雅致、內斂的漢唐舞“錦繡”,雖然風格迥異,卻都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成為觀眾線上線下熱議的看點。
凸顯新意又恰到好處的舞蹈編排是舞劇《五星出東方》的又一特點。在劇中,觀眾既可找到民族舞和古典舞的影子,又能看到現(xiàn)代舞的元素,各式各樣的舞段精彩絕倫,讓人意猶未盡。中國文聯(lián)書記處書記、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副主席黃豆豆認為:“作品在舞蹈編排設計上將不同舞種進行了非常自然的融合與對話,這種融合正是各民族互融互通的體現(xiàn)?!?/p>
在這部作品中,導演王舸正是力圖將文化的碰撞與交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融合表現(xiàn)出來?!斑@個劇的特點是不沉重,它通過幽默、詼諧、輕松的表演方式,給觀眾帶來許多新奇的感受?!蓖豸凑f。
春君勸解的獨舞,奉和建特的“雙人爭斗舞”,三位僧人的“三人拉架舞”,奉、建特及隨從的“五人對峙舞”,古城集市民眾的“吃瓜舞”,無不在詼諧中釋放出善意。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顧問、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名譽院長于平表示:“這些舞段使得觀眾在期待‘沖突化解’的戲劇進程中看到了一場有情有義、有味有趣的舞蹈盛宴。不少年輕的觀眾很享受這種感覺,看到了電影化的‘歌舞敘事’,我認為這種敘事特征在該劇的藝術表現(xiàn)中運用得恰到好處?!?/p>
在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副主席、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趙鐵春看來,舞劇《五星出東方》中的寓莊于諧、戲謔幽默是一種大膽的嘗試,也增加了作品的可看性?!拔覀兂?吹揭恍┗蚴恰徽降住蚴恰槐降住淖髌罚苌倌茉谡齽』虮瘎≈谐霈F(xiàn)一些幽默的場景和人物特性。這部作品中出現(xiàn)的‘僧人三人舞’‘洗澡舞’詼諧有趣,又運用得恰到好處,敘事本身與多維的舞臺呈現(xiàn)了美學的一致性?!?/p>
一次用舞蹈闡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成功探索
當又一次風暴不期而至,黃沙彌漫下的精絕城墻被毀,奉與建特帶領手下加入精絕人修筑城墻的隊伍。舞臺上傾斜的“四梁八柱”在眾人的一段重建之舞中重新屹立,在對力與美的展示過程中,奉與建特二人拉拽的牽引繩索也逐漸擰成了一股。
在舞劇《五星出東方》中,織錦護臂始終是命運與共的象征與召喚,表現(xiàn)的是那片土地上人們的幸福美好和守望相助。這塊護臂在主人公奉多次出場時,始終佩戴在他的手臂上,直至他最后為保護精絕城百姓毅然赴死時,才被交予精絕城首領。
“這部舞劇貫穿始終地體現(xiàn)了家也是國、國也是家的家國情懷,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李舫說。舞劇是文化的密鑰和符號,是跨民族、跨宗教、跨人種的文化使者,能夠表達人類共通的情感。李舫認為,該劇用文化的方式講出了政治問題的答案,即不管朝代如何更迭、歷史如何演變,中華各民族之間始終息息相關、血肉相連:“這樣一部舞劇是利于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非常好的文化樣式?!?/p>
《五星出東方》是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古麗米娜·麥麥提主演的第一部舞劇,她將這部作品稱作“用舞蹈寫給家鄉(xiāng)的一封情書”:“這次排演讓我再次認識到大美新疆的文化魅力,感恩歌舞之鄉(xiāng),感恩多元一體的家鄉(xiāng)文化對我的滋養(yǎng)?!睘榱苏覝嗜宋锎壕那楦斜磉_,古麗米娜在排演過程中不斷了解文物、感知歷史。
徐粵春認為,無論是天真爛漫的春君,還是忠誠勇毅的奉、彪悍耿直的建特,對三個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使這部作品做到了潤物無聲地讓觀眾領會到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主旨。于平則將《五星出東方》譽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盛大禮贊”。
大漠無聲,時光流轉。在尾聲中,親臨歷史現(xiàn)場的考古隊員內心一片沸騰,他們展開鮮艷的五星紅旗合影留念,歷史與現(xiàn)實也在這一刻融通。
舞劇《五星出東方》由北京市委宣傳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出品,由北京演藝集團聯(lián)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和田地委宣傳部共同制作,北京歌劇舞劇院、新疆新玉歌舞團演出。據(jù)悉,該劇還將于近期走進山東、廣東、福建等地巡演50場,講述傳奇,延續(xù)精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