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振興,我們能做得更好”
這幾天,在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前南峪村活動室里,村里黨員群眾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大伙兒邊收看二十大新聞報道,邊熱烈討論著:如何推進村里經(jīng)濟發(fā)展多樣化,延長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生產(chǎn)、銷售產(chǎn)業(yè)鏈條,促進村民增收,提高幸福指數(shù)……大家信心滿滿,干勁十足。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村黨委書記郭天林難掩激動之情,“看看我們村現(xiàn)在的發(fā)展,你絕對想象不到以前大家用‘山坡和尚頭,土地隨水流,有雨就成災,無雨渴死?!稳莸臓顩r。”
記者隨郭天林一同走在前南峪村主街道上,目之所及,房屋鱗次櫛比、道路寬闊潔凈、花壇枝繁葉茂,天然氣、微田園、太陽能路燈是標配,處處洋溢著現(xiàn)代化美麗村莊的氣息。
前南峪村位于邢臺市西部太行山深山區(qū)。抗戰(zhàn)時期,這里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總校所在地。村子里過去是荒山禿嶺,人均6分田、7畝山地。1977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57元,是有名的貧困村。20世紀60年代起,村黨委帶領全村的男女老少繼承發(fā)揚抗大精神,植樹造林、興修水利、治理荒山。
“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惫炝窒蛴浾吡信e了一組數(shù)據(jù):全村32座山頭、10條大溝、72條支溝、8000多畝山場,林木覆蓋率達90.7%,植被覆蓋率達94.7%……
樹多了,水清了,山綠了,如何讓百姓口袋鼓起來?村黨委又依托綠色資源和紅色資源,走上綠色觀光與紅色文化相結合的生態(tài)發(fā)展之路。對紅色文化遺址進行保護和開發(fā),挖掘內在價值,打造漿水鎮(zhèn)“全域紅”拓展的紅色文化教育格局。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綜合作用下,2021年全村社會總產(chǎn)值1.86億元,集體純收入2226萬元,人均純收入近2萬元。
鄉(xiāng)村振興給村民帶來看得見的實惠,98%以上的村民住上二層別墅,飲水、澆地全免費,交足秸稈免費用氣。退休老人享受600元補貼,舊房改造補貼50%,每戶每人每年集體補貼3200元生活費……
“黨的二十大給我們指明了發(fā)展方向,也讓我們心里更有底氣。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我們還能做得更多,也能做得更好!”說罷,郭天林就匆匆往黨員活動室趕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古曲新韻”,推動“雙創(chuàng)”
今年1月1日,《陜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fā)展條例》正式實施,成為全國首個省級層面戲曲類地方性法規(guī),對秦腔的保護傳承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詳細] -
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吉林省臨江市光榮院不時傳出陣陣掌聲,臨城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們圍在退伍老兵身邊收看大會直播。[詳細] -
將群眾的每件小事當作大事辦
看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我感到由衷振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