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學者揚·奧伯格日前在接受采訪時透露,美國曾提出一項法案,提議連續(xù)5年撥款,培訓記者炮制關于中國的負面報道。經《國際銳評》查證,奧伯格提及的法案,與美國國會參議院外委會2021年4月通過的《2021年戰(zhàn)略競爭法案》內容高度吻合。
翻看法案內容發(fā)現,它提議美國從2022至2026財年每年撥款3億美元(總額15億美元),用于對抗“中國的全球影響力”。法案規(guī)定,每年撥款1億美元,支持美國國際媒體署等相關機構,在全球監(jiān)控和反擊所謂中國發(fā)出的“虛假信息”;相關政府部門應支持和培訓記者,幫助他們獲得對“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的調查技術。法案還提到新疆20多次,揚言美國應插手中國新疆事務。由此,美國對華輿論戰(zhàn)的手段露出了“冰山一角”。
近年來,美國錯誤地將中國視為最大戰(zhàn)略競爭對手,對華發(fā)動全方位打壓遏制,輿論戰(zhàn)、認知戰(zhàn)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一帶一路”、中國經濟、新疆等議題,成為美方污蔑抹黑的重點。那么,華盛頓是如何操控媒體開展對華輿論戰(zhàn)的?經過研究調查,《國際銳評》發(fā)現了其中的一些套路。
打造“機構—媒體—政府”造假鏈條
長期以來,美國媒體占據著國際輿論場的優(yōu)勢地位,非常擅長搞輿論戰(zhàn)這一套。其中,隸屬于美國國際媒體署的美國之音電臺(VOA)、自由亞洲電臺(RFA)等機構,從成立之日起就被認為帶有強烈的政治性。
以VOA為例。《國際銳評》分析了2023年全年它對“一帶一路”的相關報道,發(fā)現高達93%的報道都是負面的,其中“債務陷阱”這樣的負面敘事頻頻出現。
瑞典“一帶一路”研究院副院長侯賽因·阿斯卡里追溯了“債務陷阱”這一詞語的來源。他發(fā)現,直到2018年5月,這個詞才進入大眾視野。當時,美國國務院向各媒體分發(fā)了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一份題為《債務外交》的文件,而文件作者之一正是美國國土安全部官員。數據統(tǒng)計發(fā)現,從2018年起,關于“一帶一路”債務問題的報道大幅增加。看來,“債務陷阱”不過是美國媒體和政界相互配合的一個產物。
《債務外交》
與此同時,美國一些所謂學術機構也加入進來,形成一條生產、傳播虛假信息的產業(yè)鏈。
2023年11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剛舉辦完兩周,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援助數據研究實驗室(AidData)就發(fā)布一篇報告,聲稱“一帶一路”涉及貸款約80%流向了陷入財務困境的國家。緊接著,美媒爭相造勢,呼吁美國打造自己的經濟發(fā)展朋友圈。幾乎同時,美國操辦了首屆“美洲經濟繁榮伙伴關系領導人峰會”。會上,美國領導人含沙射影地提到“債務陷阱”,要求美洲國家作出排他性選擇、與美合作。
這個AidData是什么來頭?根據美國國際開發(fā)署(USAID)官網信息,AidData是它長期資助的機構之一。不難看出,美國已經形成了一個橫跨“機構—媒體—政府”的造假閉環(huán)。難怪瑞典跨國和平與未來研究基金會近期發(fā)布報告稱,西方媒體對華負面報道已經形成了一項“指控產業(yè)”。
培植海外媒體詆毀中資企業(yè)
依靠霸權,美國還把“美式新聞”造假套路輸出到全世界。在政府資金的支持下,美國在全球的政府分支機構與當地組織合作,培訓當地記者,慫恿他們詆毀中方相關項目和企業(yè)。
2022年5月,津巴布韋媒體《標準報》發(fā)布了一篇報道,污蔑中國礦企虐待當地員工,稱這名員工“受傷送醫(yī),還被解雇了”。這家媒體稱,報道是和津巴布韋一個名叫“信息促進發(fā)展信托基金(IDT)”的機構合作完成的。然而很快,津巴布韋《先驅報》就發(fā)文,用大量事實證明,這名員工只是和中方員工發(fā)生了小口角,并沒有被毆打,也沒有被解雇。
《先驅報》報道內容截圖
那么,《標準報》為何要發(fā)這篇虛假報道?原來,它合作的IDT背景不簡單。據《先驅報》報道,2021年9月,該機構邀請津巴布韋和周邊國家的12名媒體記者參加了研討會,給他們分配了“下一階段任務”——發(fā)布涉華負面新聞;同時對他們進行培訓,要求瞄準中資企業(yè)、重點關注“問題”。文章發(fā)表后,記者就能通過代理機構從美國駐津巴布韋使館,領取每篇1000美元的報酬。
通過赤裸裸的金錢交易,美國在海外培植當地媒體千方百計抹黑中國。這就是美方一些人言必稱的“新聞自由”嗎?
收買“演員”扮新聞當事人
為了讓假新聞顯得更“真”,有時還要找“新聞當事人”。在這方面,美方也是輕車熟路:在當地支持反華組織、收買“演員”、給西方媒體喂料。
2019年,一名自稱來自中國新疆的女子早木熱·達吾提在鏡頭前作出掩面哭泣狀,聲稱她的父親在多次受審后死亡、自己在教培中心被強制絕育。
很快她的哥哥就出面戳破了謊言。原來,他們的父親是因為心臟病在醫(yī)院去世的,生前從未被調查或拘押。至于她自己,根本沒有被絕育,而是在醫(yī)院生第三個孩子時自愿做了剖宮產和結扎手術。據美國獨立新聞網站“灰色地帶”等披露,這名新疆女子,是當地反華組織炒作的“經典”案例之一。而這些反華組織的幕后金主,正是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眾所周知的美國政府“白手套”。
長期以來,美國的輿論戰(zhàn)與軍事、經濟及外交等手段密切配合,以維護全球唯一超級大國地位。然而,隨著國力逐漸衰弱,美國越來越依靠輿論戰(zhàn)這一武器,塑造自身所謂“道德制高點”。分析人士對《國際銳評》表示,美國試圖復活冷戰(zhàn)時期輿論戰(zhàn)的做法,跟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也蒙蔽不了世界。
以新疆議題為例。越來越多的人在看到真實的新疆后,自發(fā)成為“新疆代言人”。去年夏天,來自25國的40名駐華使節(jié)赴新疆參訪,感嘆“我們親眼看到的新疆,與西方媒體說的完全不一樣”“人們都應該來看看真實的新疆”……法國作家馬克西姆·維瓦斯在《維吾爾族假新聞的終結》這本書當中,以親身經歷告訴人們,新疆不存在任何“集中營”,所謂“新疆搞種族滅絕”純屬無稽之談。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共產品,中國不僅幫助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也給全球治理帶來了新模式新理念?!罢l在幫助非洲發(fā)展進步?”《加納時報》網站不久前刊文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史詩般的轉型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作用。
2021年,德國作家呂德斯在《偽圣美國》一書中指出,美國政府非常善于通過選擇和歪曲事實,來混淆是非、影響公眾判斷。他希望通過這本書,提醒人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美國操控的媒體輿論蒙蔽。這也是全球未來研究所創(chuàng)始人錢德蘭·奈爾所呼吁的,“我們需要更多的非西方消息源,讓讀者更多地了解全球問題,避免淪為西方輿論戰(zhàn)的犧牲品”。
(國際銳評評論員)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