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fā)表一篇氣候研究論文指出,碳排放統(tǒng)計上的差異可能正在使人們偏離氣候變化減緩目標。因此,各國和科學模型對于土地利用相關碳排放的定義必須保持一致,才能降低超出《巴黎氣候協(xié)定》所定目標的可能性。
這項研究提出了解決這些差異的一個辦法,并認為世界需要在比之前認為的更短時間內實現(xiàn)凈零碳排。
該論文介紹,為控制全球變暖,許多國家都做出了凈零碳排和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然而,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和國家溫室氣體清單(NGHGI)對于人為碳排放的定義存在差異,這意味著國家目標與科學標準并不一致。
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奧地利國際應用系統(tǒng)分析研究所Matthew J. Gidden與合作者一起,用一個模型重新分析了IPCC的排放路徑,讓它們與國家報告慣例一致。論文作者隨后觀察了這兩組數(shù)據(jù)間的差異在不同氣候目標(升溫1.5°C與2°C)的路徑下會如何演變。結果發(fā)現(xiàn),如果采用NGHGI報告慣例,關鍵的減緩目標更難實現(xiàn),而且要求總排放量更低以及更快達到凈零排放。比如,在1.5°C的情景下,可能需要比之前預估的時間最多提前5年實現(xiàn)凈零排放。
論文作者指出,關鍵是,如果與NGHGI保持一致,與土地利用領域(包括林業(yè)、農(nóng)業(yè)和耕地等)相關的1.5°C與2°C情景下的碳排放可能會在21世紀中葉再次上升,或讓該領域到2100年成為一個凈排放源。
論文作者總結說,他們這項研究結果提供的證據(jù),能用來對比不同的氣候數(shù)據(jù)集。
《自然》同期發(fā)表國際同行專家的“新聞與觀點”文章認為,各國可用本研究這種方法更新和改進自己的標準和目標,以便能報告真正的凈零排放——與IPCC的氣候穩(wěn)定目標一致,但能用NGHGI慣例進行追蹤。(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