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東京10月11日電 據(jù)《朝日新聞》報道,使用機器人耕作所需時間僅為傳統(tǒng)方式的5%,而收獲的大米卻與過去相當——日本Tmsuk公司此前在宮崎縣延岡市使用機器人種植水稻,第一年便取得了良好成果。
據(jù)悉,機器人制造商Tmsuk公司與因為人口老齡化導致放棄耕作的農田不斷增加的延岡市合作,在該市的三塊稻田實施了機器人耕作。這些稻田不需要插秧,而是使用無人機直接在稻田播種;也不需要人力巡視,而是通過遙控管理稻田的狀態(tài)。此外,他們還引入了機器人“雷鳥1號”以預防雜草的生長。
9月,該公司的12名員工在其中一塊稻田使用鐮刀進行了收割,平均每10公畝(1公畝=100平方米)收獲大米近400公斤。因為原計劃投入使用的水稻收割機器人“雷鳥2號”沒能及時完成,所以這次采用了人工收割方式。雖然產量不及可收獲500公斤以上大米的傳統(tǒng)耕作方法,但僅用了29小時就完成了過去需要529小時的工作量,還是大大節(jié)省了勞動力。
預計,“雷鳥2號”可于11月左右投入使用,收割其他的稻田。(編譯:許可 校對:陳建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