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 題:限制投資中國,美國霸凌脅迫無異于螳臂擋車
新華社記者高文成
美國政府當地時間9日發(fā)布對華投資限制行政令,限制美國對中國部分高科技行業(yè)進行投資。美方一方面接連派高官訪華、表態(tài)無意對華“脫鉤”,一方面卻出臺投資限制措施、阻礙中美正常經貿往來。自相矛盾的信號難見其緩和關系的誠意,以霸權邏輯壓制經濟理性的任性更顯其難棄打壓遏制中國的執(zhí)念,這無疑將給中美關系帶來新的困難。
這是2023年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對華投資限制行政令是美方再次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是打著“去風險”的幌子在投資領域搞“脫鉤斷鏈”,嚴重背離美方一貫標榜的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影響企業(yè)正常經營決策,破壞國際經貿秩序,擾亂全球產業(yè)鏈供應鏈安全,損害中美兩國乃至世界工商界利益,其實質是搞去中國化、逆全球化。中方對此多次表示關切和反對。在美財政部部長耶倫7月訪華期間,中方再次重申了在取消對華加征關稅、停止打壓中國企業(yè)、公平對待兩國雙向投資等問題上的關切,希望美方切實采取行動。
中美近期重開溝通渠道,一大意義就在于表達和傾聽彼此利益關切,進而在解決關切的過程中顯示誠意、積累善意,推動中美關系止跌企穩(wěn)。耶倫等美國高官曾明確表示,聽到了中方的關切,認為解決相關問題非常重要。言猶在耳,美方卻說一套做一套,仍然拋出對華投資限制行政令,這極其不負責任,不得不讓人懷疑美國近期所謂緩和中美關系的表態(tài)只是“明修暗渡”的權宜之計,其對中美關系穩(wěn)定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低估。
歸根到底,美國在對華關系問題上的善變源自其根深蒂固的冷戰(zhàn)思維。這次投資限制令所瞄準的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是世界科技發(fā)展的前沿,也是中國向全球產業(yè)鏈價值鏈上游攀升的關鍵。美發(fā)布對華投資限制行政令,目的就是要通過“科技脫鉤”封堵中國科技上升路徑,限制中國發(fā)展權利,實際上是根本做不到的。
中美經貿合作是兩國根據各自經濟稟賦和市場需求自然形成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互利合作不僅降低了美國家庭的生活成本,也為美國企業(yè)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fā)布的《2023美國對華出口報告》顯示,美國對華出口為美創(chuàng)造了100多萬個就業(yè)崗位。近五年中國外商直接投資收益率達9.1%。超過7萬家美企在華投資興業(yè),近90%在華業(yè)務實現盈利。
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工人在車間內忙碌(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蕊 攝
企業(yè)以盈利作為根本目標,不愿被權力意志綁架而放棄極具吸引力的中國市場。面對權力的任性,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馬斯克反對“脫鉤斷鏈”,用“連體嬰兒”比喻美中利益交融;英特爾在深圳合作建立新的芯片創(chuàng)新中心加強對華聯(lián)系;星巴克計劃到2025年在中國開設9000家門店,把中國打造為星巴克全球最大市場;此外,英特爾、英偉達和高通等美國半導體公司高管發(fā)出警告,出口管制可能會損害美國的行業(yè)領先地位。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馬丁·喬爾曾帕警告美國政府,投資者可能為了擺脫美國設置的對華投資束縛而逃離美國,這將“危及美國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刊文稱,美國“去風險”行動未能削減美中貿易聯(lián)系,反而助推其盟友與中國建立更強大的金融和商業(yè)聯(lián)系。
由于美國近年來在經貿、科技等領域強推對華“脫鉤斷鏈”,加征關稅、出口管制、投資審查等措施紛紛出臺,中美經貿關系遭遇很大困難,但從中美經貿關系過去幾十年波動起伏但總體向前的發(fā)展趨勢看,中美經貿關系向前發(fā)展,是受兩國需求驅動,符合雙方利益,有利于全球經濟穩(wěn)定和發(fā)展,因此大的方向不會變,美國政府對華科技遏制打壓是螳臂擋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