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最新研究:火星核或被硅酸鹽包裹 比此前所知更小密度更大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fā)表兩篇行星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火星的液態(tài)鐵核可能被一層完全熔融的硅酸鹽包裹。這項研究結果提出了對火星內部結構的新解釋,提示火星核比之前認為的更小、密度更大。
據介紹,研究人員2021年對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的內部結構地震實驗(SEIS)數(shù)據的分析顯示,火星有一個很大但密度很低的核,由液態(tài)鐵和硫、碳、氧、氫這類輕元素組成。不過,該分析結果顯示,火星核內輕元素的比例比根據這些元素在火星形成史早期的估算豐度來得更高。
最新發(fā)表的兩篇論文中,一篇由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瑞士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A. Khan和同事完成,另一篇由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法國巴黎西岱大學Henri Samuel和同事及合作者完成,他們將最新一批火星震信號與第一性原理模擬計算和地球物理模型結合分析,估算了火星核的大小和組成。這兩項研究發(fā)現(xiàn),火星的液態(tài)鐵核周圍有一層約150千米厚的近熔融硅酸鹽巖石,其頂部之前被誤認為是火星核的表面?;鹦呛税霃降目s小意味著其密度比之前這個“洞察號”研究的估算值更高。
論文作者總結表示,他們這次研究的估算結果與人們目前對火星化學豐度的認識更一致,因為這樣只需要更少的輕元素融合就能產生一個穩(wěn)定的液態(tài)核。
《自然》同期發(fā)表同行專家的“新聞與觀點”文章認為,該結果是“目前對火星核和火星幔結構最準確且精準的估算”,也增進了人們對類地行星形成和組成的理解。(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