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育未來”見實效 兒童早教進山區(qū) 更多山區(qū)孩子享受社會紅利
央視網消息:育嬰師、親子課、早教班,如今,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在城市里越來越受重視。然而在農村地區(qū),特別是在山區(qū),兒童早教依然是個比較新鮮的話題。
這幾天,在陜西南部的幾個區(qū)縣,一項針對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專項調研活動正在進行。
寧強縣地處秦巴山區(qū)深處,許多年輕的父母都已外出務工,孩子大多交給爺爺奶奶照護。
除了觀念外,老人們的精力也有限。在石板溝村,楊清秀幫兒子帶著兩歲多的小孫女,平時忙著干農活、做家務,很少琢磨如何與孩子交流。
記者在寧強縣了解到,目前,全縣0—3歲的兒童有5442名。其中,60%都是由祖輩人照護,即便有“留守媽媽”,也因為文化水平不高,對科學育嬰也并不太了解。
上門入戶 “慧育中國”進山區(qū)
科學研究表明,0—3歲是嬰幼兒腦細胞神經連接的關鍵時期,外界環(huán)境對孩子早期經驗的建立會影響終生。破解農村的早教難題,讓嬰幼兒和他們的家長都能夠獲得早期教育的知識,是促進人口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部分。在全國,目前已經有多個地區(qū)展開了早教試點。
每次見到張彩麗,2歲多的郭思妍都很開心。張彩麗是寧強縣鐵鎖關鎮(zhèn)的一名育嬰輔導員,今天她要教小思妍了解“大小”的概念和辨別顏色。
小思妍的媽媽吳紅燕原來和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大女兒一直由爺爺奶奶帶到上學。小思妍出生后,她就決定在家陪伴孩子,但苦于沒有太多育兒知識,吳紅燕也很不自信。如今,有張彩麗上門服務,她踏實了很多。
2019年年底,寧強縣引進了“慧育中國:山村入戶早教計劃”公益項目,開始對嬰幼兒的早期教育進行探索。
張彩麗就是經過專業(yè)培訓成了育嬰輔導員。她每天為11個孩子提供免費養(yǎng)育指導,除了和孩子互動交流,更重要的是對養(yǎng)護人進行輔導,提升他們科學養(yǎng)護孩子的知識。
像張彩麗這樣的育嬰輔導員在全縣有60名,陪伴著568名嬰幼兒的成長。每個周一,各個鎮(zhèn)點的育嬰輔導員都會根據教材集中備課,相互交流研討、提升服務技能。
為了讓孩子對新鮮事物更有興趣,針對不同月齡的孩子,育嬰輔導員還會利用自己的特長,制作適合孩子年齡段特點和性格的教具。
在寧強縣“慧育中國”辦公室,記者見到了他們自己設計的測試表格,里面詳細記錄了每個孩子不同階段發(fā)育、運動、語言等測試數據,項目細化到了92項。負責人告訴記者,表格設計參閱了大量資料,前后耗時達半年之久。
截至目前,寧強縣育嬰輔導員已入戶輔導70763戶次,累計受益兒童1843名。據了解,“慧育中國”項目將逐步擴大覆蓋范圍,讓更多的山區(qū)孩子享受社會紅利。
幼有善育 “養(yǎng)育未來”見實效
上門入戶,深山區(qū)的早教有了辦法,孩子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免費的早教,這也讓家長們學習到了專業(yè)知識。其實辦法不只這些,同在陜南的寧陜縣,許多村鎮(zhèn)就通過“養(yǎng)育未來”公益項目建起養(yǎng)育中心,為家長免費提供專業(yè)親子互動以及家庭養(yǎng)育指導。
寧陜縣許家城村位于秦嶺中段南麓。每天一大早,胡德巧都會領著兩歲多的孫子吳傳博到村里的養(yǎng)育中心報到。
2018年,寧陜縣引進“養(yǎng)育未來”公益項目,開始探索適合0—3歲嬰幼兒養(yǎng)護的服務機制,為適齡的“鄉(xiāng)村寶寶”提供早教和養(yǎng)育指導服務,一批養(yǎng)育中心先后成立。
記者看到,在養(yǎng)育師的帶領下,數十個孩子和家長一起互動,氣氛十分歡快。不少家長表示,集體活動讓孩子不再怯生,行為也變得更為積極。
在養(yǎng)育中心,最受關注的還是“一對一”的親子課程。今天,養(yǎng)育師要教賀梓煜和媽媽做一種游戲,目的是通過親子互動,讓家長掌握溝通技巧,讓孩子在潛意識中學會分享。
養(yǎng)育師張義召已經從教5年,每天給不同的孩子和家長上課,她都會根據孩子的月齡和性格特點,仔細準備不同的教學內容。
在寧陜縣,現在已建有18個養(yǎng)育中心、1個服務點,累計為2741名嬰幼兒提供了養(yǎng)護服務。而在全國,“慧育中國”和“養(yǎng)育未來”公益項目已在16個省(區(qū))的26個縣市推廣,農村受惠兒童48000多名。未來,隨著項目推進,將有更多的鄉(xiāng)村孩子享受到方便、科學的早期養(yǎng)護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