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綁架式“直播帶貨”當休矣
劉海明(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社會在發(fā)展,每個時代都在創(chuàng)造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拿商品推銷演進來說,上世紀70年代,推著獨輪車、搖著撥浪鼓走街串巷的“微型百貨公司”式賣貨郎,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坐在直播間的“專賣店”式推銷員。
不同形式的銷售員,要想細水長流地賺錢,靠的是童叟無欺??用晒镇_或者威脅利誘的推銷,也許可以一時財源滾滾,但沒了道德血液,早晚要自食其果。
近日,藝人楊子、黃圣依夫婦的直播帶貨言論沖上熱搜。楊子在直播時說:“如果你的孩子聽見別的孩子在炫耀,他的父母帶他去了迪士尼,而你沒有帶,他的自卑心可能由此而生?!?/p>
直播帶貨是“互聯(lián)網(wǎng)+”理念的產(chǎn)物,把銷售搬到直播間,足不出戶就可以讓一種商品家喻戶曉。君子愛財,還需取之有道,帶貨雖好,但帶貨要遵循基本的商業(yè)道德。帶貨者可以吆喝,只是不要綁架觀看直播的用戶,弄得人家只要不配合買貨就顯得很不地道似的。
孩子的興趣廣泛,迪士尼可以給去游玩的孩子帶來感官的刺激。但去迪士尼玩絕非所有孩子的“必修課”,尊重孩子不去迪士尼的自由和權(quán)利,同樣非常必要。楊子將帶孩子到迪士尼消費作為一項道德義務來規(guī)定,這樣的帶貨言論必然會讓人不適或產(chǎn)生反感。
質(zhì)疑的網(wǎng)友議論紛紛:“什么時候中國的童年是迪士尼了?”“去了迪士尼就有優(yōu)越感了?”“原來他家孩子那點可憐的自信心就靠這個撐著呢?”“有這思想才自卑”“能不能告訴我不去迪士尼為啥自卑?”……
批駁的網(wǎng)友認為:“商家為了利益,什么損招都出,無良帶貨一切(人格、尊嚴、良知)都不顧!”“歪曲的價值觀離下架不遠了吧”“建議屏蔽他兩口子”……
網(wǎng)絡輿論對這個事件反響強烈,站在帶貨當事人一方的網(wǎng)友,反而難覓蹤跡。這樣的輿論共識難得一見。網(wǎng)友的感受之所以相似,在于這樣的帶貨言論用道德綁架天下的父母,好像迪士尼成了治愈孩子自卑感的靈丹妙藥。
把孩子去不去迪士尼,當作他們自卑的導火索,這樣的帶貨促銷,不是用藝術(shù)的方式勸說觀看直播帶貨的用戶認識到迪士尼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而是將迪士尼作為孩子高貴感或自卑感的來源。這樣的商業(yè)邏輯因為站不住腳,一旦公開表達,自然會受到非議。
道德綁架式的直播帶貨并不神秘,無非是用道德恐嚇的方式威脅消極的消費者,從心理上給他們制造恐懼感。為達到成功帶貨的目的,先形成制造某種特殊的自卑感的場景;通過制造直播帶貨用戶的虛假高貴感,震懾觀看直播的用戶,如果不按照帶貨者指引的路徑去消費就是“沒面子”,直至逼著這些用戶乖乖就范。這樣的帶貨直播邏輯無非是說,如果不按照帶貨者的引導“出牌”,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就會產(chǎn)生“自卑”。
自卑抑或高貴,作為一種瞬間或階段性的個人感覺,調(diào)節(jié)著每個人的行為,原本并無對錯之分。人在自卑的時候,希望自己振作起來,用自己的行動改變現(xiàn)狀;人在覺得自己高貴時,需要用道德的行動贏得別人的尊重,使自己配得上這種感覺。
對于父母來說,在孩子自卑的時候應多加鼓勵,讓孩子學會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在孩子覺得自己高貴時,要讓他們懂得高貴的真實含義,避免把高消費當作高貴的來源。
真正道德的直播帶貨,帶的不僅僅是貨,更是新型的理性消費理念。一個值得信賴的帶貨者,必然是發(fā)自內(nèi)心尊重自己的粉絲(觀看直播的用戶)。這種尊重是一種人格上的尊重,通過帶貨幫助他們的消費理念趨于理性。
與此相反,缺乏人格魅力的帶貨者,只能用煽情的方式帶貨,忘記了商業(yè)實踐的道德責任。采用道德綁架的方式,要求別人按照帶貨者自己的“指揮棒”去消費,這樣的直播帶貨因喪失了商業(yè)道德的底線,遭到輿論的批評也就不足為奇了。
道德綁架式的直播帶貨,將按照“帶貨指南”去消費當作獲得“高貴感”的來源,否則就會產(chǎn)生所謂的“自卑感”。在這樣的營銷傳播模式下,自卑感儼然成了一根“皮筋”,被帶貨者當作伸縮自如的“手段”。直播帶貨要促進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需要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的理性需求,多給出幾種可行的消費方案,使每一種消費對消費者來說都是理想的消費方式。
相反,道德綁架式直播帶貨,可謂赤裸裸的損人不利己,這樣的“直播帶貨”當休矣!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