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分數(shù)“高出天際”,怎樣的命題更利于人才選拔?
■ 觀察家
我國社會對中考的認識普遍較為模糊,把“選拔性考試”混淆為評價考,就是典型的觀念誤區(qū)。
近日,繼高考放榜后,2022年的中考成績也公布了,不少家長及考生發(fā)現(xiàn),各地高分考生紛紛井噴,部分地區(qū)700分以上的考生都“一抓一把”。如成都710分滿分,去年考上600分的有3900多個,今年卻有7000多個;浙江臺州中考滿分750分,而大量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shù)線甚至在700分以上……類似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安徽合肥、河北石家莊等城市。對此,部分家長、學生疑惑:明明考了很高的分,為何卻可能去不了好學校就讀?
中考考分普遍提高,這顯然是中考命題更為簡單的結果。由于中考是根據(jù)高中招生計劃,結合考生的考試成績進行錄取,考試分數(shù)普遍提高,也就會“水漲船高”推高錄取分數(shù)。為此,有必要討論,中考考題究竟該難還是該易?怎樣的中考命題才能進行更為科學的人才選拔?
中考更具“選拔性考試”性質
幾乎每年都有考生和家長希望考題會簡單一些,讓每個學生考出更高的分數(shù),有“獲得感”。然而,需知中考不是按絕對考分進行錄取,而是要看考生的相對排名,考試題目簡單,大家考分上揚,高分段學生“打堆”,就可能出現(xiàn)“高分低錄”。而面對越來越高的錄取分數(shù),考生和家長的焦慮感也同樣會增加。
這需要對中考的性質有正確的認識。在當前的錄取制度之下,我國中考雖然和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兩考合一”,但由于承擔著高中學校的招生功能,中考更具“選拔性考試”性質,考試成績是高中錄取學生的重要、甚至唯一的依據(jù)。因此,比考分更重要的是考生在本地區(qū)考生中的排名。對于“選拔性考試”來說,最為重要的是,要發(fā)揮科學選拔作用。
高質量命題不以難易衡量
就此而言,高質量的中高考命題,應該在評價初中學生基本學業(yè)水平基礎上,體現(xiàn)選拔性、區(qū)分度,同時避免學生以“應試套路”“刷題”等方式備考。
需認識到,越簡單的命題所帶來的,更多是學生“考分內(nèi)卷”與“題海戰(zhàn)術”。學生需要將更多時間用在低質量的刷題中,以此提高對題目的熟練度。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老師給學生布置機械性、重復性題目,也是這么來的。
然而,若只單純提高命題難度,也難免遭遇質疑。如某年題目稍難,就可能被質疑加重學生負擔。甚至學生若中考成績降低,還會有人據(jù)此批評基礎教育教學水平下降,諸如今年600分以上考生比去年少多少云云。
把學生從名次爭奪中解放出來
要走出這一“困境”,在目前的中考錄取制度框架下,就必須明確中考的“選拔性考試”性質,中考要兼顧評價學生的基本學業(yè)水平,但仍應以“選拔性考試”來評價中考命題。按中考的“選拔性考試”性質,在滿分660分的中考中,600分以上的考生理應是少數(shù),出現(xiàn)只考200分、300分的學生,也是很正常的??荚嚦煽円险龖B(tài)分布原則,這樣的“選拔性考試”才有區(qū)分度,也有利于考生對自我能力的正確認知與定位。
如果要進一步發(fā)揮中考的評價功能,那就需要推進中考錄取制度改革,即建立多元評價體系,不再只按中考的總分、排名結合學生的志愿進行錄取,而是把中考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一方面依據(jù)。作為評價,一門科目100分,考生考90分,那就是90分,不必再關注是多少名,這就把學生從名次爭奪中解放了出來。
□熊丙奇(教育學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