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腹地的高鐵“精調師”:守護回家路上每一毫米的安全
蘭新高鐵是我國目前海拔最高、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其中,祁連山隧道群海拔最高點3608米,被譽為“世界第一高鐵隧道群”。
祁連山區(qū)夜間平均氣溫常年低于零下10攝氏度,深冬季節(jié),最低氣溫達零下30多攝氏度。嚴寒天氣給高鐵基礎設施安全穩(wěn)定帶來重大挑戰(zhàn)。
“由于線路地勢、方位和走向不同,地基冷熱不均,鐵路路基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高低起伏,很多用肉眼看不出來,只有一兩毫米的高度差,卻會造成列車輕微的晃動,影響旅客乘車舒適度,嚴重時還可能影響行車安全?!碧m州高鐵基礎設施段鋼軌專修隊張掖西鋼軌專修工區(qū)線路工趙鵬燾說。
在蘭州高鐵基礎設施段鋼軌專修隊張掖西鋼軌專修工區(qū),常年來,有8名平均年齡不到29歲的青年職工肩負蘭新線軍馬場至浩門區(qū)段高鐵線路的維修和養(yǎng)護任務。寒冬臘月,他們扎根祁連山區(qū),抗風雪、戰(zhàn)嚴寒,用腳步丈量鋼軌,用青春和汗水守護著高鐵列車安全運行。
臨近春節(jié),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潮襲擊了河西走廊,深夜的高鐵線路上,年輕的高鐵軌道“精調師”宋點闊一手拿資料,一手拿石筆,沿著鋼軌逐一標注方案,“+3、+2、+1”,手起筆落,不一會兒便寫出50米遠。
高鐵軌道精調工作既復雜又繁瑣,要對軌距、水平、高低等指標進行極其精細的調整,各項指標的偏差需控制在1毫米以內,任何一處細微調整都會影響到其他軌道結構的變化。有時為了調整一處軌距、一根螺栓,宋點闊需要反復校正三四遍,才能做到鋼軌高低、左右誤差不超過0.1毫米。
“精調師”以毫米為單位,與幾百斤的鋼軌較真。寒夜里,宋點闊和工友手持電子道尺,仔細測量軌道幾何尺寸,經常趴在冰冷的線路上,努力將各類數(shù)據誤差控制在毫厘之間,下足了“繡花功夫”。
軌道精調是個精細活,更是個體力活。春運啟動后,鐵路運輸繁忙,作業(yè)時間緊、任務重,作業(yè)期間攜帶的工具材料多則上千件,作業(yè)人員要用平板車把上千斤的工具材料拉到作業(yè)地點,經常是精調作業(yè)開始前,大伙兒已是汗流浹背。
為了在天窗作業(yè)點內完成當晚的精調任務,“精調師”們顧不上短暫的休息,迅速將“檢測儀”架在鋼軌上,順著軌道延伸的方向,一邊推行、一邊緊盯儀器上方的電腦顯示屏,其他作業(yè)人員根據“診斷”結果,一步一彎腰,用石筆在軌枕上標注需調整的數(shù)據,上下行,來回測量、標注、精調,幾公里長的線路,需要他們用雙腳一步一步走下來。
鋼軌精調驗收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當鋼軌TQI(軌道不平順質量指數(shù))降到2.0以下,驗收人員便推著軌道檢查儀進行作業(yè)回檢,對線路數(shù)據反復仔細分析。這樣反復測量需要進行三四次,1公里的路程來回能走上3萬多步,直至達到驗收標準?!癟QI數(shù)值越小,線路就越平順,旅客的舒適度就越高,只有檢修達到工藝標準,才能實現(xiàn)一塊硬幣立在窗戶上不倒的效果?!变撥墝P薰^(qū)青年職工趙建蒙說。
近期,祁連山區(qū)連降大雪,這給天窗作業(yè)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作業(yè)便道被大雪覆蓋,客貨車無法通行,青年職工便拿起鐵鍬分區(qū)間開始鏟雪。凜冽的寒風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不一會兒雙手就已麻木,棉帽里流出的汗水瞬間在發(fā)梢結成冰條,可大家還是顧不上身體的寒冷,硬是用人力開出了一條小道。
“降雪天氣,給現(xiàn)場作業(yè)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清掃軌面積雪、每隔幾分鐘都要徒手清理測量小車扣件里的積雪,我們就是要同大雪和嚴寒掰手腕,只有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專業(yè)水準,才能守護萬千旅客的平安回家路?!彼吸c闊告訴記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通訊員 張越蘭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