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迎來第十個國家公祭日——讓愛國主義薪火相傳
12月的南京,草木蕭瑟,冬風寒涼。12月13日是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上午10時,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
伴隨著南京上空響起的防空警報,來自社會各界的市民代表佩戴白花,默然肅立,為86年前的30余萬遇難同胞默哀,并由儀仗隊敬獻花圈。隨后,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讀《和平宣言》,6名代表撞響“和平大鐘”,并放飛3000只和平鴿,祈愿世界和平。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自公祭日設立以來,一代代青少年不斷重溫歷史,緬懷先輩,讓愛國主義薪火相傳。
南京外國語學校高二學生黃飛龍是6名撞鐘代表之一。他說,此前每年都是在學校參加公祭活動,此次他作為學生代表撞響“和平大鐘”感到非常榮幸和驕傲。“作為新時代青年學生,我們要倍加珍惜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和平,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銘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捍衛(wèi)和平。”
“撞擊‘和平大鐘’預示要不忘歷史、珍愛和平,絕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睆?014年至2019年,美籍華人魯照寧每年都會來到國家公祭儀式的現(xiàn)場。當天,他以“撞鐘人”的身份出席公祭儀式。
從2004年開始,魯照寧持續(xù)多年在海外搜集南京大屠殺相關史料,無償向包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內的國內各大紀念館捐贈搜集的資料和實物。
公祭日前夕,他還向南京捐獻了多份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國際媒體報刊,其中《紐約時報》《芝加哥每日論壇》兩份報紙報道了日軍“百人斬”暴行。“我會繼續(xù)努力收集相關資料,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魯照寧說。
當天上午,南京多地舉行了相關悼念活動。在河海大學西康路校區(qū),100余名師生聚集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清涼山遇難同胞紀念碑前,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涼山從葬地悼念儀式。
該校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劉得存表示,南京大屠殺是他從學生時代起就一直銘記于心的悲痛歷史。擔任輔導員后,他積極將歷史通過主題班會、團日活動、紀念活動等多種形式講述給學生。
東南大學醫(yī)學院大三學生阮澤宇至今記得2014年首個國家公祭儀式上,自己站在習近平總書記和夏淑琴奶奶身邊為國家公祭鼎揭幕的時刻。阮澤宇覺得,國家公祭日已經成為身邊青年朋友緬懷歷史、追尋和平的“公開課”。
在浙江傳媒學院播音主持專業(yè)讀大一的夏鈺傾,曾連續(xù)兩年擔任《和平宣言》領誦員。公祭儀式現(xiàn)場的場景讓她感到神圣莊重,“身臨其境帶來的體驗比通過文字、圖片學習帶來的震撼更強烈”。
近年來,南京市充分發(fā)掘相關資料,利用公祭日等關鍵節(jié)點做好針對青少年的思想引領工作。國家公祭日期間,南京各級團組織面向全市青少年開展主題團課、主題隊課等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激發(fā)青少年的愛國熱情,凝聚奮進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寶光 李超 實習生 陸地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