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最早恐龍蛋殼為革質蛋殼
中新網武漢11月9日電 (馬芙蓉 柯宇錚)中國科研人員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最早的恐龍蛋殼為革質蛋殼,并揭示早期恐龍蛋的演化過程。相關成果于近日在線發(fā)表于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
此項成果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貴州省博物館和云南大學共同完成,改變了人們對早期恐龍蛋軟殼或者硬殼的傳統(tǒng)認識。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韓鳳祿。
韓鳳祿9日受訪時介紹說,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最早的恐龍蛋相對較小,為橢圓形以及具有薄的鈣質層的革質蛋殼。在向鳥類演化過程中,蛋相對增大,蛋形逐漸延長,蛋殼加厚,逐漸轉化為硬殼蛋,蛋形最顯著的變化發(fā)生在獸腳類演化的早期。
韓鳳祿和團隊研究的樣本是發(fā)掘于貴州的平壩恐龍化石群。科研人員在該化石群獲得至少三個成年恐龍個體化石和五窩胚胎蛋(共約50枚)化石。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蛋和成體保存在一起的恐龍化石,且保存較完整恐龍蛋殼結構。
根據化石研究分析,貴州平壩恐龍生活在約1.9億年前的早侏羅世,是一類兩足行走的植食性蜥腳型類恐龍,蛋殼為革質蛋殼。其它早期蜥腳型類恐龍,如大椎龍、鼠龍和祿豐龍可能也為革質蛋殼。
為驗證上述猜想,科研團隊建立爬行動物蛋類數(shù)據庫,在此基礎上進行祖先狀態(tài)恢復分析,結果表明最早的恐龍蛋殼為革質蛋殼,恐龍、翼龍以及鱷類的最近共同祖先主龍類也是起源于革質蛋。
韓鳳祿解釋說,蛋殼分為軟殼、硬殼和革質殼三類,革質殼介于軟殼和硬殼之間,鈣質層既有一定厚度,但又表現(xiàn)出韌性。
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員還揭示眾多早期恐龍行為方式,包括集群繁殖、同步孵化和行走姿態(tài)轉化等。(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圓明園石柱回歸的“承前啟后”
- 公安部:制售假章假證犯罪呈現(xiàn)銷售渠道網絡化等新特點
- 2023國際籃球博覽會舉行籃球大講堂 建言中國籃球高質量發(fā)展
- 中芭原創(chuàng)交響芭蕾《歡樂頌·星海璀璨》將以超二百人陣容首演
- 商務印書館發(fā)布11月十大好書 《中俄關系歷史檔案文件集·清代編》實現(xiàn)兩岸學術遺產合璧
- 講好“陸海之約”故事 西部陸海新通道主題傳播(重慶站)活動啟動
- (鄉(xiāng)村行·看振興)江西崇仁百畝玉米迎豐收 “鄉(xiāng)賢+”鋪就特色產業(yè)路
- 戲劇能掙脫鏡框式舞臺上的封閉景觀嗎
- 拉烏爾·杜菲回顧展登陸上海 史詩級巨作《電氣精靈》首次亮相中國
- 最新研究:改良抗真菌劑在實驗中毒性降低 或增臨床有效性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