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面對“內卷”不如試試這些應對技巧

        發(fā)布時間:2022-06-10 16:4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近日,一位心理咨詢師分享視頻:他的一個高三學生來訪者在咨詢中表示,自己身邊的同學越來越“卷”了。為了應對考試,他不得不熬夜學習以及參加各種培訓。他說自己的學習成績和長相都很一般,家境也很普通,所以一想到即將來臨的高考以及以后還要面對的工作競爭壓力,就感到非常焦慮。

          “內卷”,意味著激烈的競爭。在“內卷”的大環(huán)境中感到焦慮,不知該如何自處,是一些年輕人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精神科主治醫(yī)師姜思思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她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很多年輕人的抑郁與“發(fā)現(xiàn)自己不如別人”的“比較性危機”有關。在“內卷”的環(huán)境中,各種心理問題都更加凸顯?!皟染怼本烤箷o人們帶來哪些傷害?是否可以找到一些自我調整的方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背景中,穩(wěn)定自處,維護內心的“桃花源”?

          “內卷”是一種“極端消耗”的競爭

          人類學家項飚將現(xiàn)代社會語境下的“內卷”解釋為“一種不允許失敗和退出的競爭”“一種高度一體化的、缺乏退出機制的競爭?!痹谝淮尾稍L中他談到,“在這種競爭中,人們只是在一個簡單層次上自我重復。人們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盡全力,以使自己在社會上獲取少量競爭優(yōu)勢,擠占他人的生存空間,同時造成精神內耗和浪費?!?/p>

          姜思思告訴記者,項飚對于“內卷”含義的解釋非常符合她作為精神科醫(yī)生的臨床觀察。在她看來,“內卷”是“一種不健康的極端消耗的競爭?!币恍┧^的“內卷勝出者”,也只是在現(xiàn)有資源中,多分得“一小塊蛋糕”,得到少量不穩(wěn)定的競爭優(yōu)勢。在“內卷”中,個體的付出與獲得非常不成比例,個體沒有實現(xiàn)“實質性”的自我成長,也沒有為社會和他人創(chuàng)造價值,因此無法獲得足夠的成就感和效能感,也無法在“內卷”中獲得真正的快樂。

          是什么導致了職業(yè)倦怠和生存倦怠

          韓裔德國哲學家韓炳哲在《倦怠社會》一書中提出,21世紀的社會不再是規(guī)訓社會,而是功績社會。規(guī)訓社會是一個具有否定性的社會,否定性禁令占據(jù)社會主導,限制個體的自我能動性。功績社會則使用一種肯定的模式,個體被賦予了無限擴張的自我。韓炳哲認為,功績社會充滿積極的口號,它看似自由,卻讓人們在過度的積極性中自我剝削,人類整體都演變?yōu)橐患苄軝C器,導致了過度疲勞、倦怠和抑郁的產生。

          姜思思說,在她的診室里,經常能看到個體對“積極口號”的迷戀,以及自覺自愿“自我剝削”的現(xiàn)象?!皟染怼笔且环N長期而激烈的競爭,帶來的壓力是慢性而巨大的。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壓力與心臟病、癌癥、肺病、肝硬化等軀體疾病發(fā)病都密切相關,還可能增加一種極端的惡性結果——猝死——的發(fā)生。

          在職場上,嚴重的慢性壓力可能導致一種職業(yè)心態(tài)上的“瀕死狀態(tài)”:職業(yè)倦怠。職業(yè)倦怠是指從業(yè)者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而經歷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tài)。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蘭奇認為,職業(yè)倦怠是那些任職于需要連續(xù)的、緊張的與他人互動的行業(yè)中的人們,在經歷長期連續(xù)壓力下的一種心理行為綜合征,表現(xiàn)為情緒耗竭,對服務對象的消極淡漠態(tài)度,以及在工作中缺乏個人成就感。

          姜思思說,很多人還會在慢性壓力下陷入一種“生存倦怠”的狀態(tài),“情緒說不上低落,但也沒有高興愉快,甚至感覺活著很累很疲憊,沒什么意思;有些人對活著、活著的自己、活著的他人,以及這個世界都感到淡漠疏離;對活著缺乏成就感?!苯妓颊f,“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美好體驗作為壓力辛苦中的補給,或沒有堅定的信念支持其認為,努力爭取更好的生活是可行的、有意義的、值得的,于是競爭變成了純粹的消耗。”

          “習得性無助”與“內卷”所致的抑郁尤為相關

          “內卷”給人們心理帶來的最直接后果是產生焦慮,更嚴重時,還會產生抑郁,患者感覺像是“掉進一口沒有底的深井,而且永遠在往下掉”。姜思思告訴記者,關于抑郁,心理學上有很多不同的模型假說,其中,“習得性無助”模型同與“內卷”相關的抑郁關系密切。

          “習得性無助”的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指個體在忍受超出其控制的反復厭惡刺激后,接受了自己的無能為力,停止嘗試躲避或避免厭惡刺激的狀態(tài)。這種無助感不是先天的,是人類在生活經驗中后天習得的一種乏力感。姜思思解釋說,比如很多孩子從小便被灌輸“必須學習成績好,不然人生就完了”的觀念,于是非常努力地學習。然而在某一個時間點,他可能遇到不管多么用功,學習成績都達不到自己的期望的情況;或是在考入重點初中、高中,進入尖子班后,無論怎么努力,成績都不如別人的窘境。這時,如果沒有積極的自我和家庭調整,這些孩子就可能會陷入習得性無助,感到無助、無望、自我評價低,出現(xiàn)嚴重抑郁,甚至出現(xiàn)自傷自殺的風險。

          姜思思說,這時,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非常重要。但是有時,即使父母態(tài)度改變了,不再“唯分數(shù)論”“唯學習論”,孩子在陷入習得性無助后想要好起來,也并不容易。因為人的身體雖然來到現(xiàn)在,“心”卻常常留在過去,困在記憶中的危機四伏、黑暗痛苦里。這時,一方面不要灰心喪氣,一方面可能需要一點耐心,通過系統(tǒng)正規(guī)的抗抑郁治療,慢慢好起來。

          “躺平”不是對抗“內卷”的好辦法

          在“內卷”面前,一些人的確會想,“既然努力沒有用,不如什么都不要做。不做就不會挫敗,不努力也就不會讓努力白費?!?/p>

          姜思思認為,“躺平”是當代一些年輕人拒絕“內卷”社會的方式。想要“躺平”的心態(tài)很能理解,但是消極“躺平”卻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姜思思解釋說,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類有天生的“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消極“躺平”則無法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因此大部分消極“躺平”的人,其實心里并不舒服,經常會感到憋屈、煩躁。還有一些人,即使身體“躺平”了,精神卻“躺不平”,這樣的人不做事反而更加焦慮。

          比如很多休學的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人不再去上學,但心里卻反復在想學習的事兒,擔心以后的學習。經過休學,身心狀態(tài)并沒有本質改變,返校后課業(yè)壓力一大,很容易再次出現(xiàn)問題。姜思思指出,休學是為了積極地調整,休學期間應該去治療,做讓自己快樂的事,做平時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事,成為新的自己,而不是什么都不做的“躺平”。她說,在現(xiàn)代社會,一定程度的“卷”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內卷”,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有技巧地應對,而不是放棄。

          正確看待競爭,學會關懷自己

          那么,年輕人在充滿競爭的社會,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建立對未來的信心?姜思思醫(yī)生結合臨床觀察,給出4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第一,辯證、彈性地看待競爭,在努力改變自己與接納自我局限之間尋找平衡。首先,應正確理解壓力與成績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壓力與成績之間成“倒U型”曲線。不是壓力越大,成績越好;而是壓力恰當,成績最好。毫無壓力縱然無所成就,壓力過大可能會一邊痛苦一邊無所成就??梢园呀箲]、抑郁、失眠等消極的情緒體驗,識別為需要“改變”的信號。可以積極投入競爭,但不把贏定為唯一目標;積極關注自己的狀態(tài),隨時調整。

          第二,向內探索,自我覺察。姜思思說,在這個時代,物質財富和精神食糧都非常豐富,沒有一個人能全部將其占為己有,因此必須要懂得取舍。取舍的基礎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可以經常問問自己,“你是誰?”看到自己有什么優(yōu)勢,有哪些劣勢;問問自己“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了解對自己來說究竟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舍棄的。

          第三,自我關懷。既要關懷自己的身體,也要關懷自己的心靈。姜思思介紹,研究表明,照顧好身體可以減少一個人對負性情緒的易感性。關懷心靈,其中的重點是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不要對自己有太多批評和苛責,應像對待好朋友那樣對待自己。在順境中為自己鼓掌,允許自己快樂;在逆境中給自己安撫和鼓勵?!耙?,壓力和脅迫不是人類唯一的動力來源,我們也可以為了愿望而追求,為了“想要”而努力?!苯妓颊f,“比如想要對一個人好,想要看一場演唱會,想要買一套手辦……渴望和成就一樣可以激發(fā)我們的驅動力?!?/p>

          第四,經典閱讀,“書中自有避風港”。姜思思說,“心理一致性模型認為,當一個人認為這個世界是可理解的、有可控性、有意義的時候,會擁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遍喿x,尤其是經典閱讀,是獲得對世界的深入理解、增強意義感、增加控制感的好方法?!霸陂喿x經典的過程中,你會感到在與作者進行交流。你會感到有人懂得你的困境,陪伴你的痛苦,有勇者給你鼓勵,有智者為你指點迷津?!苯妓颊f。

          姜思思同時提醒,一些愉悅型閱讀,比如刷手機,讀爽文,作為艱苦生活中的甜蜜點綴也未嘗不可,家長沒有必要看到孩子刷手機就予以制止?!坝鋹偙旧硎怯幸饬x的,當然太輕易獲得的快樂,往往有成癮風險,要留有警惕?!苯妓颊f。(記者 夏瑾)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制服丝袜av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无码视频在线a,成人片无码中文字幕免费,亚洲无码91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