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學校尋根之旅
在傳統(tǒng)文化中,“根”這個字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比如海外華裔青少年回國學習叫作“尋根之旅”,支持海外華文教育的事業(yè)叫“留根工程”,老鄉(xiāng)會、同學會、宗親會的成立,也莫不如此。但是“根”并不是從來就有的,需要一代代的人深深耕耘,默默奉獻。
家國情懷
有句老話:“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敝袊顺3褂米约旱募亦l(xiāng)話作為溝通媒介。一個人在群體里是否被接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沒有共同語言,這有雙重含義——相同的語言(或者說方言)和共同熟悉的文化背景。在泰國工作時,常常有老華僑問我,你會說“中國話”嗎?這時候他所問的“中國話”是“中國的話”。如果你回答會,他們往往會追問,你會客家話、粵語、福建話還是海南話?這樣的提問直觀展現(xiàn)了海外華人的家國情懷。
當初華人“下南洋”,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找僑團,泰國的華僑報德善堂當年給初到泰國的人很多幫助,所以泰國華人圈里有“喝了報德善堂第一碗粥”的說法。
艱難辦學
在交通不便、創(chuàng)業(yè)艱難的時代,為了建立起基于共同語言的情感連接,有組織的華文教育必要性就凸顯出來。據(jù)了解,泰國的華文教學至少有200年歷史,早期海外華校也學《三字經(jīng)》等蒙學課本,跟國內(nèi)并無二致。學費是由具有雄厚資本的僑團領(lǐng)袖和熱心的家長贊助來的,物資上的缺乏并不是最大的困難。
2011年,我受派來到董里府中華學校任教,這所學校是當?shù)馗=〞^于1909年建立的。中文校長王華鳳介紹說,上世紀60年代,學校是華校卻不能教中文,政府隔三岔五便來學校盤查,主要盤查中文教師和開中文課的學生,也擔心教授中文的老師和學中文的學生的政治背景。有時候老師和學生把中文課本偽裝起來,甚至是師生一起躲起來,等政府檢查人員走后,再接著回到學校上課。因為是華裔,一位教中文的女老師很難拿到泰國政府的執(zhí)教許可,又加上泰國政府不停地來學校檢查,華文教師的生活異常拮據(jù)。為了維持生計,她在離中華學校不遠的菜市場旁邊租了一間小房子,每天下午放學之后,給學生補習中文,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點費用補貼家用。
2019年,我再次受派來到被譽為“泰南心臟”的合艾市工作,在泰國南部有9所“海外華文教育示范學?!?,合艾便有3家。“合艾(HAD YAI)”這個城市名轉(zhuǎn)寫自泰文發(fā)音,HAD在泰文中是“沙灘”的意思,YAI在泰文中是“大”的意思,泰國的語法中定語需要后置,所以合艾這個城市名字的含義就是“大沙灘”。想一想,這個名字超級有意思,一邊是印度洋,一邊是太平洋,就是一個大沙灘。現(xiàn)在看來那里的風景很美,但在過去,是一個生產(chǎn)力很落后的地方,往往并不適合生存。泰國的熱帶草木里蚊蟲很多,出去轉(zhuǎn)一圈,蚊子多得可以把你抬起來。
據(jù)合艾國光中學校史記載,合艾的華文教育始于1923年,當時人數(shù)30人左右,在私塾里學習。1924年,為了滿足當?shù)厝A僑華人的教育需求,大慈善家徐錦榮老先生在合艾憲法路與第四街交界處,捐獻了一塊地皮。為此,當?shù)厝A僑特別成立一個管理委員會,并興建了一間學校,命名為“中華益群學?!保文觊_始招生。1935年,學校因故停辦,后來經(jīng)過謝樞泗先生和委員會的共同努力,學校始得復辦再開。不曾想,可怕的1938年來了,泰國政府迫于日本帝國主義的壓力,關(guān)閉了273所華校。也正是在這一年,曼谷黃魂初級中學、中華學校、新民學校歸國成立暹羅聯(lián)立育僑中學,后來發(fā)展成為中國第一所國立華僑中學,也就是現(xiàn)在的海南華僑中學。
根根相連
1945年,日軍的炮火剛剛熄滅,合艾潮州會館、福建會館、海南會館、廣肇會館和客家會館就聯(lián)合向當局申請興辦“中華學?!?,這一申請獲得了批準,當?shù)厝A人社會為之一振。
隨著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原有教學場地就顯得窄小了,徐錦榮在現(xiàn)在國光學校附近又捐贈了一塊地皮。他捐贈地皮的時候都是有附加條件的——如果哪一天這塊地皮不再用于教育用途,國家可以無償收回。1953年,學校因觸犯教育部有關(guān)教授外文(華文)條例而被查封,執(zhí)教執(zhí)照也被吊銷。1968年,合艾國光校友會成立,并成立籌辦委員會,發(fā)起復校運動。泰國政府以無先例可循(即“尚未有被查封的學校復校”),沒有批準這一申請。委員會就收購了當?shù)匾患颐麨椤柏斞拧钡膶W校,并將全校師生遷移至合艾國光學校校舍上課,而后又將學校更名為“合艾國光學校”。由五屬會館代表、合艾國光校友代表和徐錦榮遺產(chǎn)辦事處代表聯(lián)合組成國光校董會,共同管理。1987年,方志雄先生榮任國光校董事會董事長后,便積極為重建國光中學而四處奔走,并成立建校委員會,擬定重建全部計劃,以便更進一步為發(fā)展校政培植人才,把國光中學建成為一所泰南有名的學府,為合艾華僑歷史寫下新篇章。
合艾國光學?,F(xiàn)已向政府申請注冊為“合艾國光學校教育慈善會”。截至2016年去世,方志雄老先生共為這所學校募集資金近1.65億泰銖。2008年,國光中學向孔子學院總部申請成立了孔子課堂,在僑團和各級部門的支持下,已發(fā)展成為全球規(guī)模最大最優(yōu)秀的孔子課堂之一。這所學校默默矗立了90多年,它并不需要認同,但是這種情感上的連接總算讓持續(xù)付出的人看到了更好的未來。
在泰國南部,像這樣的學校還有很多,像方志雄這樣的前輩也還有很多很多,只有極少數(shù)人“有幸”被記住了。為海外華文教育事業(yè)默默付出的人,就像一條“根”,為了將綠葉送往高處,在黑暗里提供養(yǎng)分,有時候甚至連綠葉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先僑精神深刻地影響了我。歸國后,我繼續(xù)從事華文教育工作。在海南省僑務(wù)辦公室和我所在單位領(lǐng)導支持下,我們同眾多海外華校建立了聯(lián)系,共同做好華文教育工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們有一些海外學生沒能再回來學習,一位泰國學生在寫給老師的信中提到,“兩年前,我迫不及待要去中國留學,早早收拾好了行李,里面有我的衣服,也有很多給老師和同學的禮物。但是由于疫情,這些東西還放在我的行李箱里,沒能送給我的老師和同學,我很想念他們?!边€有一些外派的華文教師在疫情中克服各種困難,為留住華文教育的“根”繼續(xù)付出。但我相信,困難即將過去,根與根即將在華文教育的大地里緊緊握在一起。(楊本科)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