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情感的真實與溫暖,一點點烘出味來
作者:韓浩月
■不著痕跡地用煙火味道來遮掩這種優(yōu)雅與體面,這是一種典型的知識分子創(chuàng)作思維——去除矯情,或者干脆把矯情變成一種可供品味與討論的話題
90后導演邵藝輝的作品《愛情神話》自上映以來口碑居高不下,豆瓣評分目前也已超過了它的致敬對象——1969年上映的意大利導演費里尼的同名電影。新人拍片獲得高分本就難得,且分數(shù)高于大師級導演作品,這值得關注。
《愛情神話》的故事,講的是以收房租與教人畫畫為生的老白,與公司職員李小姐、有錢女人格洛瑞亞、前妻蓓蓓,分別產生了微妙的情感關系。在客廳中,在廚房里,在飯桌上,三個女人一臺戲,老白的家是“戲臺”,她們來來去去,借助老白這個安全的情感出口,表達著她們的中年愛情觀。
其實,該片第二男主角、老白的好朋友老烏,以及老烏在異國他鄉(xiāng)發(fā)生的那段《諾丁山》式的戀情,更貼合片名。老烏年輕時偶遇了一名好萊塢女星,短暫的戀情結束后,老烏終身未娶。在得知好萊塢女星去世的當夜,他驟然死去……在老烏的葬禮結束后,老白組織了一場費里尼《愛情神話》觀影會,作為對老烏的追思會,卻在一片“看不懂”的吐槽聲里,結束了這個故事。
《愛情神話》用一段傳奇的異國戀,來映襯發(fā)生于上海市井街頭的中年戀情,這使得影片因為一種比照的存在而充滿張力。老白與三個女性之間的交往,毫無“神話”成分可言,有的皆是人間煙火、凡人情緒。要不要賠給李小姐一雙價格不菲的名牌高跟鞋?要不要收下格洛瑞亞以“買畫”名義發(fā)來的微信紅包?要不要原諒前妻的“一時糊涂”?陷入情感亂麻中的老白,之所以能夠從“森林”中穿出來,是因為他雖然有著“藝術家”的身份,但內心仍然簡單、平常,用上海話來說叫“拎得清”。這也是老白看著貌似多情卻并不給人以油膩感的原因。
《愛情神話》有著明顯的女性視角,但這一視角是溫和的、平等的、不乏善意與愛意的。面對老白,三個女性并沒有用審視的眼神打量他,因而片中的男女感情,幾乎看不到市儈、計較的元素,幽默與寬容構成了一種基調。這種基調與現(xiàn)在社交媒體上時而泛濫的“性別對立”情緒,形成鮮明對比。影片能夠受歡迎,相當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把處于社交媒體輿論圈層中的一些畸形言論,重新逼回它們應該在的角落位置,把兩性情感的真實與溫暖,像烘焙面包那樣,一點點地烘出味來。
《愛情神話》最為觀眾所稱道的一場戲,是被老白戲稱為“離婚局”的“婦女大會”。三名女性在飯桌上你來我往,說出了諸多臺詞金句,“私房菜變成大鍋飯”“剩飯也有野貓搶”,以及“一個女人要是……就不算完整的”這種造句游戲,讓觀眾大笑的同時,也把中年男女心底的那點事婉轉含蓄地表達了出來。不少觀眾由此聯(lián)想到了《太太萬歲》《飲食男女》《烏鴉與麻雀》等佳作。一種由黑白電影時代就存在的敘事美學,在經歷了漫長的商業(yè)電影潮流沖擊之后,仿佛借助《愛情神話》得以重生。
輕喜劇、文藝片、愛情故事,如果僅有這些,《愛情神話》不會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實際上,這部電影的價值并不在于它的故事情節(jié)與人物設定,而在于主創(chuàng)串起這些元素的那根無形的“線”。這條“線”包括:對經典電影結構與敘事的繼承與發(fā)揚,對世道人情具有穿透力的觀察與體會,對人性悲劇一面所持的悲憫與同情,對生存環(huán)境的熱愛與呵護,對生活儀式感與細節(jié)的追求,等等??梢哉f,這是一部由創(chuàng)作者審美與價值觀所主導的電影,盡管外部包裹了一層甜美的商業(yè)元素,但本質上它是一部“作家電影”,這也是該片為什么會讓人想起伍迪·艾倫的緣故。
伍迪·艾倫把巴黎、巴塞羅那拍攝得令人著迷,邵藝輝同樣拍攝出了一個不一樣的上海。她的鏡頭更多對準了上海市井街巷里的咖啡館、面包鋪、超市、修鞋攤,以管窺豹,從這些小處,可以感受與聯(lián)想到上海這座大城市的精致與優(yōu)雅。影片有一個俯拍鏡頭,畫面呈現(xiàn)的是綠葉映襯的斑駁街巷,在鏡頭的游走間,電影對一座城市的愛四處溢出,說《愛情神話》是寫給上海的一封情書一點也不為過。以切片的形式來折射全部,這是對電影創(chuàng)作“貪大求全”心態(tài)的一種抵制,《愛情神話》帶來的觀影效果證明,電影要“收著”一些拍,留給觀眾一些想象空間,才更好看。
城市的優(yōu)雅與創(chuàng)作者的體面,在影片中合二為一。而兩者合成的東西,不能被簡單地視為一種精英主義。影片不著痕跡地用煙火味道來遮掩這種優(yōu)雅與體面,這是一種典型的知識分子創(chuàng)作思維——去除矯情,或者干脆把矯情變成一種可供品味與討論的話題。最有代表性的是,街邊的修鞋匠時常對老白的困惑進行指點,他時而引用名著,時而借用哲學家名言,一針見血說出自己的觀點與發(fā)現(xiàn)。修鞋匠身上,其實寄托了創(chuàng)作者的一種理想主義,這個角色或可被認為是編劇的化身。(韓浩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